12月12日上午,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项目比赛现场,两位选手组成搭档正在对新能源汽车调试。
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进入第三个比赛日。当日,记者探馆发现,参赛者各显神通,不少项目即将制作完成。
打造“都市里的中国庭院”
在园艺项目比赛现场,记者看到,苗木错落有致、溪水涓涓细流、小径曲静优雅……一座座都市园林出现在展馆里。经过近三天的精心制作,选手们的小园林已经成形,种植完所有的苗木后即可完赛。
据园艺项目场地经理刘伯辰介绍,园艺项目赛场面积达7683平方米,不仅是此次大赛中占地面积最大,也是需要原料最多的,每个工位需要搬运40吨材料,包括沙子、砖、木纹石等。“同时,我们在现场还安排了几十人的赛务保障,保障选手们的材料供给。”刘柏辰说。
砌筑、铺装、木作、水景、植物造景……园艺项目中,选手两人为一组,在面积为49㎡的工位里,用3天16个小时,以“都市里的中国庭院”为主题,打造出一个山水交融、花草相间的花园。
“该项目主观分占30%,客观分占70%。主观分部分考核包括两人配合是否默契、是否合理运用材料、场地是否整洁等;完成作品后,针对作品裁判还会打一个客观分。”刘柏辰说,该项目工作量较大,体力是选手最基本的保障。此外,有很多细节非常考验选手基本功,比如在铺装过程中,选手需要铺圆路,考察选手在转角处有没有做切角处理,切角弥合的地方有无缝隙;在打造水景环节,选手要保障水流循环、均匀流通,并且水流要保持干净等等。
3天建成无人工厂的流水线
记者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比赛场馆看到,两位选手组成搭档,正在进行机器人系统的编程与调试。选手们工作台上的机械臂、传感器等已经基本安装完毕。
12月12日上午,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比赛场馆,两位选手组成搭档,正在进行机器人系统的编程与调试。
“这相当于建一条无人工厂的小型流水线。”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教师、现场解说员方泽华解释,该项目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新增项目,有来自全国的27支队伍参赛,竞争非常激烈。而今天是关键的一天,任务是要让系统稳定地运行起来,也测试前一天编写的程序是否有误。
据了解,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比赛总时长15个小时,分3天进行,涉及机械系统设置、电气系统设计、故障排除等,需要选手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此外,项目还要考核个人安全防护、工作场地管理,以及操作流程的规范性。记者在广州选手的工作台看到,现场布线、整体布局都非常工整,工位也非常整洁。
模板加工精度达到毫米级
在混凝土建筑项目比赛现场,记者看到选手们正在激烈比拼中。
据该项目广东省参赛队总教练肖创海介绍,作为对接世界技能大赛的项目,该项目对选手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不仅考察选手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考验其工作组织与沟通能力。在评分标准方面,“模板加工与安装”是该项目的“拉分题”。在这一比赛模块,选手对模板的加工精度将直接影响作品的最终质量,其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正负误差一毫米都会丢分”。
在本次大赛中,该项目要求选手用铝合金模板组合成一个“中”字,并在作品中融合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门柱结构和园林类独特建筑造型等。将这些文化元素表现在作品中,也正是该项目的重点与难点。
贵金属板变身宝石面具
在珠宝加工项目竞技现场,记者看到,来自不同地方的选手不断地对一块贵金属板进行加工、切割、拼接。
该项目场地经理、广州南华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吴华洲介绍,此次比赛试题为《百毒不侵》,选手要在18个小时内,以每天6小时的速度,完成一个精致的宝石面具摆件。相比大赛其他项目,该项目使用工具精巧且专业,但最终的作品却要求十分精美。“精度要求达到0.02毫米,这个数字比一张纸的厚度还要小,选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编辑 范锦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