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职工发明创新本领强:63个获奖成果创造经济价值超53亿

南方日报 南方+
2020-12-11 00:48
摘要

12月10日,佛山市总工会、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2020年佛山市职工优秀发明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暨成果展,今年全市共有63项成果获得不同奖励。

如何弘扬工匠精神,鼓励科技创新,作为中国制造业重要基地之一的佛山,进一步探索有效途径。12月10日,佛山市总工会、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2020年佛山市职工优秀发明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暨成果展,今年全市共有63项成果获得不同奖励,这些项目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超过53亿,累计获得各类国家专利超过100项。

获奖成果累计获国家专利超100项

据了解,本次大赛历时7个月,收到来自佛山全市五区基层申报的参赛成果549项,涵盖能源、机械、电子、医疗、教育、服务、交通、材料、工艺等各个行业领域,经过专家评审及向社会公示,共有63个项目入围一等、二等、三等及优秀奖。

其中,能保障千家万户用电需求、属于全国首创的电网设备负荷预测、预警及管控功能的集成研发与应用成果项目;研发出国内最先进的自航自升式高效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成果项目;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让蔬菜增产20%-50%的太阳能光转换技术在高效安全光学农业上的应用成果项目分享三个一等奖。佛山市总工会表示,获奖的63个优秀成果,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超过53亿元,累计获得国家专利超过1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过40项,尤其是由劳动模范、大城工匠及其创新工作室团队申报并获奖的成果有13项,占获奖成果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获奖者研究今年职工优秀发明创新项目。尹辅华 摄

“我们研发的电网设备预测、报警及管控功能应用项目在全国行业内是首创,比如一旦供电线路过载,决策用时将从原来的900秒缩短至6秒。”佛山供电局此次选送的成果获得全市职工优秀发明创新大赛一等奖,该单位工作人员表示,这套系统能让佛山的供电设备实现“零过载”,居民用电实现“零错峰”。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还为今年新创建的9家佛山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颁发了牌匾,这体现了佛山市委市政府鼓励全社会学习弘扬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

一等奖项目体现佛山科技实力

对于此次评出的63个获奖成果,作为评审参与方,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李飏认为,本次大赛组织过程精细严谨,评审环节公平公正,最终结果公开透明,是一次高水准、高质量、比较权威的基层职工发明创新大赛。“获奖项目中的三个一等奖,成果令人耳目一新,专家们一致认为,项目体现了佛山技术的实力和先进性。”

李飏透露,部分获得二等奖的项目,在业内也属于前瞻性研究。“比如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以及治疗的研究成果,就是一个关注医疗卫生发展的优秀创新成果,同时还是一个能实际解决病患疾苦的民生项目。”

“63个获奖项目,平均每个成果项目创效超过800多万元,平均每个成果项目获得国家专利超过1.5项,发明专利超过40项,这说明获奖项目都具有创新性和推广性。”李飏表示,此次评选的成果涉及行业范围比较广,经济效益突出,活动达到了预计效果。

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党组书记徐东涛指出,今后全市各区、各单位要利用各种途径,讲好具有佛山特色的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和工匠故事,在推进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在举办本次大赛的同时,佛山市总工会还开展26项职工职业技能大赛,4项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持续开展工匠式职工技能人才培育计划,促进各行业职工提升技能、优化服务、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智能制造。市总工会还希望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中创新竞赛形式和载体,激发全市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广大职工有新作为。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