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力量|联防联控,织密筑牢抗疫的城市防线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解树森
2020-12-10 08:40
收录于专题:深圳战疫力量



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

——习近平

疫情,突然暴发;形势,空前严峻。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战疫打响,深圳一条条城市防护线迅速拉开。以线结网,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我市各条防护线全面落实“三位一体” “三防合一”等联防联控措施,警察、边检查验员、街道社区工作站人员、网格员……他们虽然不在医疗救护的主战场,但依然临危受命,逆行而上,坚定地为这座城筑起一道坚强屏障。

●道路交通线: 坚持党建引领 严守入深通道

阻击疫情,统一战疫,深圳牢记使命,响应迅速!1月25日 ,全市道路交通防疫战全面打响。

彼时,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超大型移民城市,成为输入性疫情风险最高的城市。“不阻断一条路”,面对人员返深高峰给城市疫情防控带来的巨大压力,深圳坚持不封城,而是用周密细致、全覆盖、无死角的系列措施,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市委市政府依托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疫情防控组成立了入深车辆联合检疫领导小组,组建了指挥调度、情报联动、勤务安排等13个工作组,提前精密部署,制定了1个总体方案和13个分方案。根据权威部门大数据测算,深圳将要迎来超过1000万人的返深人潮,其中至少有数百万人要通过公路进入深圳。防疫专家指出,交通工具可能成为传播疫情的重要途径。为严防疫情输入,道路交通设卡检疫成为深圳公安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防控一线的深圳警察,面临着一场“大考”。

深圳海关对从陆路口岸入境的旅客,设置专门通道控制人流量,整合优化现场流程,做好核查健康申明卡、体温筛查、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引导旅客使用“行程卡”查询境内外14天活动轨迹,与健康申报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互为验证、补充;指导旅客通过“i深圳”等平台自主健康申报,方便旅客入境后无缝对接地方的网格化管理,全程控制风险。 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摄

“您好,请配合测一下体温。”在全市49个交通检疫点上,深圳交警全天候24小时,逢车必查、逢人必检、重点车必扫,与公安分局、卫生防疫、街道应急等部门分工协作,对进入深圳的每一辆车上的司乘人员开展检疫工作。返深人员踏入深圳之时就进行排查,才能及早发现病例,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形成了环深道路入口防疫检查严密防线,为深圳市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硬核“防疫墙”。

工作人员为返深人员检测体温。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疫情当前,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期间,深圳交警坚持党建引领,在联合检疫点建立临时党支部,推动成立交警机关党员先锋队临时党支部,特殊时期打造坚强堡垒。2月11日,一支全新的队伍在战疫一线应运而生,75名平均年龄28岁的热血青年临危受命在党旗下光荣加入入深车辆防疫检查突击队。防疫检查突击队员的袖套上都有一个袖标,标有防疫检查突击队,还有一面旗子标有党员先锋队。“防疫期间较高风险的工作,年轻党员主动作为带头先上。越危险的地方越能体现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深圳交警防疫突击检查队队长徐伟健表示。

3月15日零点,49个检疫点在圆满完成使命后全部撤除。50个昼夜、1200小时、72000分钟,出动41.6万人次,检查车辆1271万辆次,排查人员2805.37万人次……一连串看上去枯燥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人不舍昼夜的坚守和付出。

●社区安全线:“三位一体”不留死角

战疫,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继续严防死守、密而不漏。社区、小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守住这道防线,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行有循而不乱。2月7日,深圳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社区联防联控机制的若干措施》,从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和协调运行机制、实行严格严密的社区防控措施、动员各级干部和志愿者到基层去、帮助社区解决疫情防控的实际问题等四个方面,绘出更具体的社区联防联控“作战图”。“五个100%”“十个一律”“四个重点”……在社区居民并没有感到很大不便的背后,深圳实施着“史上最严”的社区联防联控措施——包括全市社区小区100%实行围合封闭式管理,所有小区、城中村出入口处一律设立检查登记卡、出现确诊病例的住宅楼单元一律实行14天的硬隔离等19条精准措施,最大程度地阻隔着疫情在社区小区的扩散传播。

疫情期间,宝安区沙井和一社区工作站组成的联防联控小组来到外地返深人员居家隔离点面访,按各点需要跟踪服务。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同时,为统筹做好全市公安派出所社区防疫工作,深圳警方制定了《深圳市公安局关于深入开展社区小区防疫工作的通知》和《派出所社区小区防疫工作指引》,指导基层全力配合落实“19条”,督导全部社区小区实行围合封闭管理,尽可能减少出入口,小区、城中村入口落实检查登记,进出双向检测体温,外来人员、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小区,筑起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一道关键防线。

有哪些人员是来自疫情发生地?哪些人员接触过新冠肺炎患者?光明区西田社区民警张广和同事们争分夺秒地开展摸底排查工作,不错过一人,不漏查一户,足迹遍及社区每一个角落;“还在老家时,就有单位、社区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了解情况,我还通过‘深i您’平台自主申报了个人旅居情况。”从湖北返回深圳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通过手机自主申报很便利,申报后生成一个二维码,进出小区出示一下二维码,再测量一下体温,耽误不了一会儿工夫,“看到社区小区工作做得这么细,我们感到更安心。”……疫情之下,每一个社区、每一个网格,都是一个微型战场。

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康中心医务人员、社区民警组成的“三位一体”工作组冲在第一线,日夜穿梭于全市700余个社区、4800多个花园小区、1800多个城中村,承担了庞大而繁杂的人员排查、信息追踪、隔离服务等工作。“三位一体”防控思路下的战疫小组在深圳实现了全覆盖,成为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的中坚力量。

●国门守卫线:防疫边检两不误

国外形势严峻,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口岸一线仍是疫情“外防输入”的主战场。

“我自愿报名”“我要参加”……1月30日,一封关于组建党员突击小分队的倡议书,引发深圳湾边检站民警的积极回应和踊跃报名。原来,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紧要关头,深圳湾边检站向全体民警发出倡议,决定组建党员突击小分队。面对号召,深圳湾边检站民警纷纷申请报名加入。1月30日起,香港方面暂停西九龙高铁站、沙头角及文锦渡口岸客运服务。2月4日凌晨,罗湖、落马洲支线、落马洲皇岗和港澳码头运作暂停……所有陆路跨境人流集中到深圳湾口岸出入境,深圳湾口岸人流出现持续增长。3月8日,第1例从深圳湾口岸入境的输入型病例正式拉响了深圳湾口岸防范疫情境外输入的警报,国门成为战疫的主战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深圳外来人口众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有15个,海陆空铁口岸俱全,出入境旅客占全国总量近四成,防控对象类型复杂,处于高风险口,疫情防控挑战压力巨大。外防输入是对口岸管理体系和应对能力的一次严峻挑战和深度检验。

“防疫物资只要从我们这儿过,就不会有半点延时,我们在岗位上时刻准备着,为运输防疫物资的车辆提供最大通关便利。”负责深圳湾口岸货车出入境检查的边检民警黄警官说。设立“防疫物资专用通道”,安排专职民警对运输防疫物资的交通工具办理边检手续,车辆随到随检、即检即走,实现通关“零等待”;科学调整勤务,增派警力、开足查验通道,提高复工复产车辆、人员通关效能;严格落实执勤现场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措施,对执勤设施设备进行定时消毒,对重点部位反复消毒,做到不留死角、不存盲区,确保口岸环境安全;严格落实口岸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向检验检疫部门通报相关预警信息,主动配合做好出入境人员体温检测、隔离、转运等措施……深圳湾边检站在做好口岸执勤现场防疫抗疫工作同时,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出入境旅客通关安全有序。

9月30日,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深圳湾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荣立集体一等功。这是该站建站13年来获得的首个集体一等功。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远去,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仍是深圳的重点工作之一。深圳边检将持续按照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加强领导、严密组织,确保疫情防控和各项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相关链接

搭建大数据模型智能战疫

防疫战,也是数据战、科技战。深圳警方多部门联动,对症出招,“硬核”智能“战疫”,竭力减少人与人接触,让市民生产生活更安全、更高效。

疫情发生之初,恰逢春节车辆返深高峰,这是深圳交警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深圳交警迅速出击,除夕夜便协调公安部交管局和武汉支队,对接春节期间在武汉出现多的车辆数据,获取第一手数据信息,是全国最早对接疫情重点地区车辆数据的交警支队。

随后,交警部门利用获取的数据和迅速研发的入深车辆申报系统,搭建了涉疫车辆排查数据模型。路面警力运用警务PDA,精准排查回深车辆风险等级,在全市入深联合检疫点搭建起坚固的数据屏障。随着复工复产,兼顾防疫任务和保障复工复产,交警部门再次搭建“绿码”车辆运算模型,不断调整和完善算法规则,精确区分回深车流和市内通勤车流。检疫点勤务根据“绿码”规则变化及时调整,市民只需展示申报好的“绿码”,便可免予体温测试和身份信息的核验,从该通道快速通行,惠及数百万车主,大大缓解了各高速检疫点的交通压力。

至3月15日入深联合检疫点撤除,绿码车辆累计355.48万辆,其中小汽车274.42万辆,货运车辆30.49万辆,防疫点绿码通行率超过80%,有效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助力全市复工复产,在保障全市交通,尤其是早晚高峰交通畅顺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交警部门还搭建了每日交通流量分析模型,对出入深车辆、市区行驶车辆构成情况及各主要干道饱和度进行推算,为复工复产对交通的影响提供每日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公交、地铁、出租车、私家车和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占比,研判疫情对复工复产人员出行方式的影响;搭建重点违法车辆比对模型,依托车驾管数据库、全市卡口过车和防疫检查点深眼扫描数据,搭建重点违法车辆模型,共推送5次以上违法未处理车辆2500余辆,假套牌50余辆;搭建货运车辆分析模型,对货运车辆分香港货柜、小金刚、电动货车等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分析货运车辆在全市路网的通行情况,为货车限行政策出台提供数据支撑。针对疫情,交警部门已经搭建了268个数据模型,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任务的同时,尽可能为市民提供便利和高效的交通服务。

与此同时,疫情发生以来,为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条,深圳警方汇聚卫健、疾控等多部门研判线索,组织专业建模团队,研发“高危预警”、“密接搜寻”等38个疫情风控预警模型,形成一份份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报告,指导前端开展精准防控,赋能基层一线战疫,实现了“排查预警——落地核实——居家或集中隔离”的完整闭环,为阻断疫情传播扩散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 高原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解树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