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终评获奖公示结束,东莞市文化馆的“爱心文化馆”项目,在1000个全国入围项目中获得金奖。
爱心文化馆项目为东莞特殊群体提供公共服务爱心阵地,过去曾先后在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2020年,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0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中同样荣获大赛二等奖。这些荣誉的取得,来之不易。
开展“爱心文化馆”建设
视障、听障、肢体残疾、自闭症.....许许多多的因素,让我们周边相当数量的人,被剥夺了某种能力,继而生活的很困难。而他们不仅想好好的活着,更想活的精彩与有滋味。于是,东莞市文化馆在四年前启动了“爱心文化馆”项目,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让东莞市文化馆有文化、有温度、更有爱。
2017年,东莞市文化馆以新馆为阵地,联合社会专业组织机构和文化志愿者服务力量,开展了“爱心文化馆”建设。4年来,项目为视障人士、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高龄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了960场公益服务,受惠人群达30000人次,参与志愿者达7500余人次,服务时数有28500余小时。
特别是搬进新馆以来,东莞市文化馆重点实施场馆无障碍设施改造,建成了障碍人士专用通道、无障碍电梯等设施,为开展系列障碍人士的文化服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障碍设施,让东莞市文化馆成为障碍人士进出方便、自由享受丰富文化资源的爱心家园。为特殊群体提供文化服务,实现文化志愿服务持续性开展、针对性关怀、全方位服务。
打造全市性自闭症帮扶平台
2017年4月,东莞市文化馆与东莞多家自闭症相关帮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东莞星星联盟”,打造了一个全市性的自闭症帮扶平台,专注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公益文化服务。
截至2020年10月,共计开展课程855期,参与服务志愿者7000余人次,受惠的自闭症儿童约25000余人次。
家长代表缪某某妈妈:刚开始不知道有那么多的资源,当时的信息比较闭塞,好几年都是自己带着他在机构独立训练,或在家人的陪伴。这两年多来,坚持参加文化馆的活动,明显看到孩子的笑容挂在脸上。文化馆的很多活动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从心里真的非常感谢有这样的平台,给到我们这些家长还有孩子们。
据调查,东莞有11300名视障人士,因视觉功能受损,难以享受到常规的公共文化服务。“心目影院”是2017年10月东莞市文化馆携手东莞市残联成立的广东首个专门为视障人士讲电影的服务,固定每月第二个周六在东莞市文化馆举办,让视障群体在“听电影”中加深对生活、声音与视觉关系认识。
截至2020年10月,心目影院进社区活动举行51期,参与视障人士、残疾人及社区工作人员约2000余人次,参与服务志愿者约270余人次。
启动文志爱心公益行
2014年,启动文志爱心公益行,重点开展关注弱势群体、关爱社会边缘人士的帮扶共建工作,以“文艺表演+物资探访+情感交流”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对残疾人、高龄老人、外来务工子女等进行探访和慰问演出。截至2019年底,共开展文志爱心公益行55期,调动组织参与的文化志愿者达2850余人次。
文化志愿者代表李柱辉:东莞市文化馆给我们这些公益机构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让我们有了更宽敞更明亮的活动场所,有了更大更广的宣传展示平台,每周去文化馆参加我们的公益活动,成了每个特殊孩子最大的期待。
机构代表陈卫娇:在我们的心目中,孩子们可能是特殊孩子,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社会交往,所以他们很难想象,我们的孩子居然还可以上戏剧课,但文化馆这里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持续开展的爱心活动,同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社会机构参与其中,共献爱心,孵化推动社会特殊群体帮扶机构持续性发展,引领社会共同关注与帮扶弱势群体的良好风尚。
东莞市文化馆负责人表示,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爱心文化馆”项目实施四年以来,我们收获最多的,就是他们的笑脸。我们希望,这些凝结的愉悦瞬间,可以为特殊人群带去宽慰与色彩。或许,文化无法完全抹平失去,但是,只要坚持,美好就一定会在!
编辑 董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