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力量参与自然保护,深圳湾滨海湿地保护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订

读特记者 秦绮蔚
2020-11-19 13:54
摘要

日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与深圳市红树林基金会,就“共同推动深圳湾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发展”达成五年战略合作框架内容,签订《深圳湾滨海湿地保护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日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与深圳市红树林基金会,就“共同推动深圳湾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发展”达成五年战略合作框架内容,签订《深圳湾滨海湿地保护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深圳市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张谦出席签约仪式。

深圳湾横跨深港两地,是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载体。深圳湾湿地主要由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深圳湾公园、香港米埔国际重要湿地等共同组成,是东半球候鸟迁飞的主要路线之,即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候鸟越冬地和“中转站”,每年有约10万只迁徙候鸟在此越冬或经停,对于全球湿地的保护意义重大。

2015年,深圳林业主管部门与红树林基金会签订《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建立5年期的合作关系,基金会以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为基地,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护模式”,在红树林以及滨海湿地保育与宣教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此次协议签订,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和深圳湾公园为两翼,在总规修编、生物多样性研究、生境管理、自然教育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打造滨海湿地保护的国际样板。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林业管理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内伶仃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田管理局以及阿拉善SEE深港中心代表、红树林基金会相关社会组织等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并参观了黑脸琵鹭回归展以及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考察了深圳河河口自然生态保护工作。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秦绮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