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愿景 | 时刻望鹏打造宜业宜游诗意栖居“田园城市”

读特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
2020-11-17 08:54
摘要

设立深汕合作区的初心就是探索精准扶贫事业的5.0版本,建设产业新城,让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老区变特区,带动187个自然村奔小康的同时,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深汕模式。

希望的田野上加速崛起一座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图为深汕合作区鹅埠片区。 读特记者 耿超逸 通讯员 张贵 摄

“我们要建设一座特别新城,既要有高楼大厦、也要有农家小院,既要有宽敞马路、也要有乡间小道,既要有清雅书卷气,也要有人间烟火气。”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汕合作区正全力建设产业高地、成本洼地、生活福地、人文胜地,未来的深汕合作区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也是一座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田园城市”。

与市里其他区不同,深汕合作区是在基础差、底子薄的四个农业镇基础上再造一座新城,是深圳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全区有34个行政村,5个社区,187个自然村。设立深汕合作区的初心就是探索精准扶贫事业的5.0版本,建设产业新城,让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老区变特区,带动187个自然村奔小康的同时,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深汕模式。

深汕合作区拥有468.3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50.9公里的优质海岸线,山、海、林、田、河、湖、草、湿地、温泉等自然资源禀赋兼备,客家、福佬、疍家、畲族等四大族群融合共生,优质的自然本底可以绘就最新最美的图画,有条件在一张白纸上建设一座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城市,如今这座城市的轮廓日渐清晰。

与此同时,深汕合作区也是深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主战场,正按照市委书记王伟中到深汕合作区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深汕合作区制定实施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345-187工程”方案,从七大方面推出了五十条举措,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推进“八村示范、全区整治”,“一村一特色”高标准建设示范点,让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都市乡村”“田园城市”既有“大写意”又见“工笔画”。

思想引领城市发展,文化决定城市未来。因改革、创新而生的深汕合作区,正上下同心,心中有光、眼里有景、脚下有泥,时刻望鹏、对标鹏城,秉承特区基因、弘扬特区精神,努力打造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和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努力创造飞地发展的“深汕模式”。

见习编辑 王子烨

(作者:读特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