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深圳市文体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圳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多项规划发布,提出深圳将建设“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建成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一个个具体的头衔,是深圳描绘的发展新愿景新目标。这是深圳市民五年后的生活图景,也是这座城市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使命与担当。
综合交通“十四五”
建立区域低空飞行服务体系
2月23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正式发布《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提出两个阶段发展目标:
面向2025年,基本建成“开放畅达、立体融合、低碳智慧、安全宜行”的交通强国城市范例,“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更加完备;
面向2035年,率先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建成“三个1000公里”骨干交通网,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成为全球交通运输创新引领者。
小政了解到,为确保目标落地实施,规划细化分解目标,提出涵盖辐射引领、湾区引擎、绿色低碳、科技驱动等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四大战略,即努力建设内外循环交汇的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引领发展的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样板、科技创新驱动的交通现代化治理典范。
围绕“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一步细化分解,形成“打造全球湾区核心枢纽海港”“构建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拓展立体畅达的综合运输通道网络”“建设高效集约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强化更具竞争力的公交出行体系”“推动综合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发展数据驱动的智慧交通体系”“提升超大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能力”等八大任务。
小政梳理各项任务内容,主要包括:
⬤加快盐田港东作业区、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小漠国际物流港、亚洲东部 LNG 加注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加快推进前海、南澳等客运码头规划建设,发展深惠汕东部海上航线,丰富邮轮旅游国际国内航线。到2025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300万标箱,LNG 接收规模达到1600万吨,邮轮旅客吞吐量达到60万人次。
⬤推动深圳机场第三跑道、T1和T2航站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南头直升机场迁建至龙华樟坑径,启动深汕通用机场规划选址工作。优化通用航空设施布局,加快建设涵盖医疗救护、交通救援等功能的公共服务类起降点,逐步建立区域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到2025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70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210万吨。
⬤加快推进深茂铁路、深汕高铁、深南高铁、广深第二高铁等规划建设。加快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皇岗口岸段、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及深圳侧连接线、外环高速三期、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宝鹏通道、罗沙路复合通道改造、妈湾跨海通道、侨城东路北延等建设。到2025年,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00公里,高快速路里程达到670公里。
⬤推动商贸服务型、空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到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10%左右,快递业务量达到100亿件。
⬤加快推进城市轨道四期、四期调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五期建设规划编制及落地实施。至2025年,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 81%,非机动车道里程达到3500公里。
⬤推动交通能源结构调整,规划布局全市综合能源(油、气、电、氢)补给设施,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和普及力度,鼓励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到2025年新能源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文体旅游发展“十四五”
争取敦煌研究院、孔子博物馆
在深设立分馆
日前,《深圳市文体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提出的发展目标是:
到2025年,深圳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创新创意、现代时尚的文化特质更加鲜明,公共文体服务水平和文体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市文化软实力快速提升,建成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展望2035年,深圳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成为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和城市文明典范。
围绕目标,深圳提出了加快建设文体旅游基础设施、深化文体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等12项主要任务。小政梳理各项内容,主要包括:
⬤加快建设文体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将逐步在前海新城市中心、后海深圳湾片区、福田中心区、国际会展城海洋新城片区、深圳北站片区、大运新城等区域打造新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文化核心区,加快建设市级重大文体设施项目,提升改造特色文化街区,加强基层文体旅游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加大面向外国友人和国际游客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鼓励在车站、公园等公共空间进行街头艺术表演,创造更多“城市中的剧场”;推动“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规划建设;推进数字书城工程。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推动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推动新建或改造提升300公里绿道和1500公里自行车道,规划建设、梳理联通全市郊野径网络,构建1000公里的远足径、郊野径系统,依托新建的1000公里碧道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方面,推进咸头岭遗址公园、南头古城东晋遗址保护工程和大梅沙古遗址保护及活化工程建设;加快国家级博物馆分馆建设,争取敦煌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在深圳设立分馆。
⬤文体旅游产业体系方面,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环深滨海黄金旅游带;积极推进乐高乐园度假区、金沙湾国际乐园、融创冰雪综合体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
⬤文体旅游品牌体系方面,持续提升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丰富推广“城市文化菜单周周发”项目;努力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将深圳足球俱乐部打造成城市名片。
⬤文体旅游消费体系方面,加快推进福田区华强北商业街、莲花山市民中心片区等文体旅游消费聚集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竞技、水上运动、冰雪运动、攀岩、无人机等新兴消费项目;提振夜间文体旅游消费。
⬤社会力量支持体系方面,建立文化、体育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指导服务,建立文体旅游志愿培训服务基地。到2025年,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每千人拥有2.9人,全市文体旅游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5‰。
旅游业发展“十四五”
打造“大湾区空海游”精品项目
在《深圳市文体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深圳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深圳旅游业有着更详细的布局,规划提出深圳将聚焦旅游全域化、全要素、全业态发展,实施“六大任务”,全面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小政了解到,“六大任务”包括: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城市、打造国际滨海旅游标杆城市、打造都市旅游创新先锋城市、打造科技赋能旅游引领城市、打造国际国内旅游枢纽城市、打造旅游消费服务典范城市。
具体来说,主要有:
⬤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城市:塑造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依托改革开放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深圳特色的红色旅游IP;鼓励创建数字创意主题产业园区,推进新桥影视产业基地等影视基地建设;推进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构筑国际化文化旅游地标群;打造一批集历史文化、特色文化、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消费街区。
⬤打造国际滨海旅游标杆城市:支持环龙岐湾世界级滨海生态“中央旅游休闲带”建设,打造以滨海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的东部山海生态度假区;打造“船、港、城、游、购、娱”联动发展的中部都市亲海休闲活力区,打造集海洋智慧旅游、空港旅游休闲、海洋旅游体验、生活休闲于一体的西部创新活力湾区;优化升级“海上看深圳”旅游项目,将“海上看湾区”“大湾区空海游”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精品项目;高水平推进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支持邮轮母港打造国际高端邮轮母港,丰富国际邮轮旅游航线,创新邮轮母港入境免税、邮轮免税、市内免税业务模式;高水平打造海上休闲运动中心,谋划盐田-大鹏-惠州-汕尾及邻近香港岛屿的旅游线路,推动串联深圳东西部的海上旅游航线通航。
⬤打造都市旅游创新先锋城市:重点建设罗湖口岸、罗湖“金三角”、沙头角、福田中心区、深圳国际金融街、后海超级总部、华侨城、太子湾、前海、大空港前海等“十大”购物旅游商圈;推进深圳冰雪文旅城等体育旅游体验消费综合体建设,布局一批水上运动中心、极限运动馆、攀岩馆、电竞馆等新型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城市低空旅游新业态发展,发展多类型、多功能的低空旅游产品和线路。
⬤打造科技赋能旅游引领城市:鼓励3A级及以上景区、重点旅游度假区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发展数字化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鼓励深圳天文台等创建国家科技旅游基地;加强科技旅游精品线路规划布局,重点推出联接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高科技企业,以及串联深圳天文台、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等科技文化设施的“科技+旅游”精品线路。
⬤打造国际国内旅游枢纽城市:完善广深珠、深莞惠汕河旅游联盟机制;加强与惠州、汕尾等城市的海岛旅游合作,探索开辟东部海上观光游客运和海岛旅游航线;深化深港澳旅游合作,支持建设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积极拓展与全球创新型城市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节点城市连接的国际航线。
⬤打造旅游消费服务典范城市:谋划建设深圳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线下游客中心体系,加快开通更多旅游线路,推动机场、港口、码头、车站到主要景区(景点)的交通无缝衔接,鼓励建设自驾游驿站和营地,完善旅行社组织外国旅游团队来深旅游奖励政策。
(原标题《争取敦煌研究院设分馆、大湾区空海游,深圳“十四五”愿景又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