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大代表生物医疗领域“六点”联动 院士专家大讲堂聚焦产业前沿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肖雄鹏
11-28 21:5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24日,深圳市人大代表生物医疗领域“院士专家代表大讲堂”活动举行,70余名代表与会。张丹院士解析细胞治疗技术革新,曾斌院士阐述合成生物学应用。活动旨在提升代表科技思维,助力深圳生物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24日下午,深圳市人大代表生物医疗领域“六点”联动“院士专家代表大讲堂”宣讲活动顺利举行。活动汇聚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生物医药企业、高等院校、投融资机构代表等70余人,与坪山区人大代表、俄罗斯工程院张丹院士,深圳技术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俄罗斯工程院曾斌院士围绕两大前沿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活动由深圳市人大代表生物医药产业联系点召集人刘海波主持。

本次大讲堂以 “国际关系动态变化中的创新药投资与招商引资的思考与实践”“合成生物学技术驱动功效活性分子的创新”为核心议题,旨在助力人大代表掌握前沿科技动态、增强科技思维,为提高审议质量、推动立法监督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活动主办方表示,邀请两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授课,是希望以专业见解和前沿洞察,帮助代表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提升科学决策能力,推动知识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动力。张丹院士以 “In Vivo CAR-T” 跨境合作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细胞治疗技术从传统体外 CAR-T 向体内 CAR-T 方向迈进的必然趋势。

他结合跨国合作案例,详解了细胞治疗的范式转移、技术派系、研发竞争版图及跨境合作模式与挑战,指出传统体外 CAR-T 流程复杂、周期长、成本高,而体内 CAR-T 通过 “体内一次性重编程” 模式,有望像疫苗一样便捷生成 CAR-T 细胞,显著提升治疗可及性,代表下一代细胞治疗技术革新方向。同时他强调,该赛道虽潜力巨大,但面临靶向性、安全性等核心挑战,科学设计的合作架构是推动技术突破和落地的关键。

曾斌院士以 “合成生物学作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 为引,阐述了其在颠覆传统化学合成法、推动功效活性分子创新中的革命性影响。他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优势、发展史、核心领域及研究方向,重点展示了我国特色微生物米曲霉的产业化应用突破,通过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精准改造,团队成功将曲酸产量提升约 60 倍,该技术体系已应用于曲酸、神经酰胺等高附加值活性成分工业合成,并开发出生物发酵护肤产品,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突破。活动现场,曾斌院士还展示了基于米曲霉的大健康产品实物。

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行业热点提问。针对 “虫草粉与相关中成药是否相同” 的疑问,曾斌院士回应称,两者在成分来源和生产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相关中成药核心成分为发酵虫草菌粉,缺少虫草粉的 “底座”。

围绕细胞治疗产业估值及立法支持等问题,张丹院士表示,深圳生物医药领域对外授权新纪录的诞生已显著提振行业信心与估值,他建议深圳率先在河套、前海等区域探索临床试验试点,借鉴相关地区政策实践,助力本地创新药企全球化研发。

与会代表及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大讲堂内容丰富、收获颇丰,不仅系统补充了专业知识,更拓展了认知视野和思维格局,深刻认识到生物医疗、生命健康产业面向全球、关乎人类健康福祉的本质。活动以 “跨行业、跨区域” 的授课模式,为代表深化产业理解提供了新渠道,将提升未来调研、议事及建言的精准性。目前全市行业、产业联系点体系已较为完善,有效连接企业、协会与专家资源,未来将继续加强联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助力深圳生物医疗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 张克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肖雄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