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风劲潮涌。十一月的深圳,阳光明媚,从大气磅礴的莲花山公园,到顶尖实验室高效运转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处处可见这座“创新之城”的澎湃活力与创新激情。
11月25日,202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片会在深圳举行。来自20个省区市地方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以及28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参加本次会议。当日下午,与会人员深入福田“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及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展厅开展实地考察,对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上的创新实践与工作成效予以好评。

今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的10周年。十年来,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推进科学民主立法、全面依法治国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载体。
作为最年轻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也是全国经济特区城市中首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联动、高效协同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成立近一年来,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立法征询、立法建议100余场,对36部国家、省、市法律法规草案征集立法建议超1000条,在已出台的13部法律法规中被采纳35条,涓涓民意由此汇入国家法治建设的“壮阔江河”,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写下了“鲜活样本”。

立足特区、协同港澳、辐射湾区,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扩大基层群众的参与度、联系面、代表性,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基层声音“原汁原味”直达国家立法机关,把群众“金点子”变成助力高质量发展的 “金钥匙”,努力打造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金名片”、国家立法“直通车”、民主法治建设“展示窗”,让深圳这座奇迹之城的“源头活水”不断汇入国家法治建设的“壮阔江河”。
创新机制:畅通民意表达“快车道”
走进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映入眼帘的是意见采纳公告栏与法治宣传品展示区,这里不仅陈列着省、市人大向提出意见建议并被采纳的公民发出的感谢信,也集中展示了给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采纳证明。在“法与生活”主题公园,普法小驿站、“宪法照亮一生”步道等吸引了不少居民群众打卡。每一封信函、每一张证明、每一次普法,都是民意与立法良性互动的见证。

福田区福田街道福民社区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近期,福田区人大代表、福民社区党委书记罗思妮收到采纳证明和感谢信后,第一时间在居民微信群分享,大家都很受鼓舞。这意味着群众的声音不仅被立法机关听取,更被正式采纳,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为了让更多居民参与到立法过程中来,让每一种声音都能被真切聆听并有效传达,作为福民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议事会会长的罗思妮,探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福民社区议事茶咖”工作品牌,带领议事会成员和老百姓一起设计出可爱的“福民法宝”IP形象,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组建256名律师“立法翻译团”,把“民言民语”翻译成“法言法语”,同时联动企业、社会组织、儿童议事会一起走进立法意见征询现场,让法律以更亲切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作为深圳律师行业高地,福田区培育华南地区仅有的两家千人律所,聚集全市超70%的百人规模所,律所总量达550家,律师人数突破1.6万名,成为全国律师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近年来,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深化改革创新,厚植法治沃土,持续擦亮法治先行示范金字招牌,让法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亮丽名片。
立法,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为了让立法更贴近民意、更接地气,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牢牢把握联系点的“基层”“群众”属性,积极发挥福田区位、产业、人才等优势,打造了从深港前沿到最高立法机关的民意直通车,助力国家立法更好吸纳特区民意和湾区实践。
今年5月14日,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正式启动运行,构建了“1+8”工作制度体系,即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规则为基准,配套制定涵盖工作规则、意见采纳反馈等8项具体制度,创新“收—发—释—听—汇—报—整—核—馈—宣”十步工作法,形成衔接紧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闭环;成立由人大代表、社区工作者、法律专家、产业骨干构成的立法信息员队和专家队伍,构建起多元化、广覆盖的民意征集网络;拓展工作队伍、工作网点、共融平台、共建单位“4N”工作矩阵,新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福田区委社工部等市、区相关单位作为联系单位;新组建一支50人的涉外立法信息员队伍,充实272名社区立法议事会成员和79家联络单位队伍;“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健全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调研报告,获评全省人大制度研究优秀成果。

融合深港:搭建湾区智慧“直通车”
一河两岸,“一区两园”。作为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让深港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频繁。两岸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正从科技创新迈向更深层的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

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毗邻香港优势,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主动邀请港澳同胞、粤港澳联营律所律师、海归人才、涉外领域人大代表等多元力量,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等多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集,将跨境实践的差异与洞察,切实转化为立法建议。
香港青年李智鸿有一个特殊身份——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涉外立法信息员。在日常生活中,他发现初到内地的香港同胞,普遍渴望更便捷地了解内地法律。于是,他将这一“心声”转化为一份沉甸甸的立法建议,在立法意见征询会上提出“加强对香港居民法治宣传教育”的建议。通过立法“直通车”,这条建议被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第十四条完整采纳。这条源于香港青年的建议,被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采纳,成为深港民心相通的法治见证。
深圳福田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河套合作区则被誉为“特区中的科技特区”,汇聚了20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和400余家科技企业。依托这一国家级战略平台的独特优势,河套福保立法联系点已累计召开18场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集和调研专场活动,广泛听取收集河套科创企业和科技创新人才的意见建议。
香港青年何耀威于2018年带领团队入驻河套合作区的粵港澳创新创业工场,在参与《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立法征询时,他提出了切实建议:“建议《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评议工作,建立完整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鼓励知识产权价值流通和转化。”这一源于实践的建议,不仅道出了科创企业的心声,也让基层智慧通过立法联系点汇入了法治建设的江河。

近期,《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聚焦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10周年,到天津、广东等地进行采访,其中一站也来到了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工作成果获《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刊文报道。作为河套福保立法联系点的联络单位代表、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量子极限传感方向的负责人刘骏秋参加了座谈会,他深有体会地表示:“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推动了规则衔接、标准对接,更强化了立法的权威性,降低了企业制度交易成本,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法治支撑。”

数字赋能,民意征集更高效。作为全省率先推进“数字人大”的试点单位,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新建38个线上立法联系点和代表联络站,实现代表全入驻与“实体+网上”双覆盖。为推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向基层一线延伸,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联合区政数局探索开发人工智能专属应用场景,将民意数据与本地部署大模型系统“DeepSeek”结合应用,创新打造了数智员工“福小立”,通过智能助手赋能,群众意见的征集、整理与反馈实现流程化、数字化管理,为基层立法征询工作注入了高效、智能的支撑力量。

今年初,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员、涉外立法信息员梁新越在一次接待秘鲁国会代表团的交流中,用西班牙语分享了参与《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立法意见征集的故事,赢得了外宾高度认可。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涉外法治实践优势,积极搭建对外友好交流交往平台。5 月,梁新越应邀赴秘鲁参加“中秘人工智能、比较立法与学术合作”双边研讨会,向国际嘉宾展示了深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对外讲好中国民主法治故事。
立足基层实践,倾听人民心声,近年来,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打造家门口的“立法阵地” ,立法意见征集现场设在公园里,“立法意见征集沙龙”场场座无虚席,“一法一码”让建议随时可提……如今在福田,百姓的“金点子”搭上了“快车道”,由此直达立法机关,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
先行示范:书写特区法治新篇章
新时代法治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拓展和持续深化,作为科技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的深圳,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蓬勃地发展离不开立法引领和保障。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聚焦“20+8”产业集群布局,将立法工作视野覆盖科技、经济、社会、文化、民生与生态文明等多维领域,并将新兴领域立法作为重中之重。

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这一前沿课题,今年初,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加强新兴领域立法调研,联动市、区人工智能产业部门到相关头部企业实地调研,收集行业前沿的发展诉求,汇集产业支持、风险管控、借鉴国际经验等86条具有前瞻性与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获编印法制工作简报参阅件,实现了从“基层实践探索”到“国家决策参考”的飞跃。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深圳市民营企业数量超260万家,而福田区作为深圳行政、经济、文化、金融的“首善之区”,以仅占全市4%的土地,汇聚全市近六成的持牌金融机构、三分之一的市级总部企业,贡献了近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和税收,百亿、千亿级新质产业集群不断涌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集期间,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区举办了14场意见征集座谈会,广泛汇集来自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最前沿、最具实践价值的声音,形成346条意见建议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这一过程中,广东金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深圳市人大代表张弢,依托市级律师行业联系点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提出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投诉举报机制”“强化行业协会和商会作用发挥”等意见。这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被吸收采纳并体现在正式法律的第53条和56条。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报送的15条意见建议被采纳。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2024年12月以来,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草案征集立法建议,汇聚基层民意和产业一线声音,相关工作成果上榜2024年度深圳“十大法治事件”,荣获2025第三届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创新实践活动“十大金案”,充分展现了基层民主实践的活力与效能。

依托“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市率先建立“民意速办+立法观察”工作机制,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政数局设立福田区民生诉求质效“每周一评”立法观察点,组建立法观察团评议民生诉求工单。目前,立法专场评议会已召开7场,收集了涉及物业管理、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立法意见,不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推动民意办理从“解决一件事”向“完善一类制度”深化,将“送上门来的群众诉求”高效转化为“高质量的立法建议”。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福田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服务高质量立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立法“直通车”功能,将基层的呼声、群众的愿景、企业的期盼传递至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在国家立法、地方立法以及特区立法中,让民意均可畅通直达,让民主更加可感可触。
“福田基层立法联系点将聚焦服务精耕细作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聚焦服务国家层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立法保障,聚焦服务对外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不断健全和落实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全力推动与代表家站等平台载体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丰富内涵,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更多基层活力。”福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宏表示,踏上“十五五”新征程,福田正奋力书写“二次创业”新篇章,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将发扬特区精神,深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调研,收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前沿的立法需求,为国家立法传递特区声音,擦亮基层立法联系点“福田品牌”,助力深圳打造“法治城市示范”,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深圳晚报记者 温银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