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2.4亿!十五运点燃跨境热潮,深圳口岸以便利化硬实力护航客流量级突破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方慕冰
11:0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23日,深圳口岸2025年旅客通关总量突破2.4亿人次,超越2024年全年总量,较去年提前38天达成这一量级,创下历史同期最快突破纪录。

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十五运会的火热举办成为关键增长引擎之一。赛事期间,深圳口岸迎来“观赛群众+日常通勤+跨境旅游”三重客流叠加高峰。11月15日,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马拉松赛事举办当日,出入境人员达101.68万人次,跻身2025年以来14个“百万客流日”之列,助推口岸客流实现量级突破。

赛事驱动客流集中爆发,口岸承压彰显融合活力

十五运创新采用粤港澳联合办赛模式,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马拉松等赛事的举办,以及香港赛区超10万张门票售出、全国超500万张赛事门票的潜在客流,直接激活深圳口岸跨境往来热度。

赛事核心通关日11月15日,深圳陆路口岸单日出入境人员达101.68万人次,跻身2025年以来14个“百万客流日”之列,其中深圳湾口岸作为十五运会官方指定口岸,单日承接赛事人员、观赛群众及日常旅客叠加客流,成为跨境客流最集中的枢纽。

数据显示,赛事期间深圳陆路口岸周末日均通关量较平日增长超30%,港籍旅客与内地观赛旅客双向流动频繁,客流结构更趋多元,直观反映大湾区“多城似同城”的融合态势。

专属保障精准破局,赛事通关实现“零延时”

面对赛事带来的集中客流压力,深圳口岸提前部署专属保障体系,以定制化便利举措破解跨境赛事通关难题。市口岸办牵头组织深港15家单位成立通关保障协调专班,将深圳湾口岸、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设为十五运会专用口岸,在旅检出入境人工查验通道、小车出境随员通道常态化设置赛事专用通道,并设立清晰标识引导分流。

针对11月15日跨境马拉松赛事,深圳湾口岸首创“前置查验+闭环管理”模式,将赛事人员查验、火种燃料及兴奋剂样本检测等项目提前办理,同步调整深圳湾大桥通行规则为人车混行,实现参赛人员、车辆“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智慧通关,平均通关耗时较常规流程减少55%。

智慧赋能全域提速,日常便利化成果高效转化

赛事期间的客流疏导,离不开深圳口岸长期以来在智慧通关领域的持续投入。目前深圳已有6大口岸实现“免出示证件”智能快捷通道全覆盖,自去年11月深圳湾口岸率先开通以来,截至2025年10月已服务超1083万人次,每4名旅客中就有1人选择“刷脸”通关,最快10秒即可完成查验,通关效率提升30%,这一日常便利化成果在赛事期间有效缓解了集中客流压力。

科技赋能让通关更具确定性,旅客通过“i口岸”微信小程序可实时查询各口岸客流、通关时间等动态,避免“开盲盒”式等候,该小程序已汇聚超62万用户,开通107个服务栏目;11月10日上线的深圳口岸服务网,进一步整合预约停车、特殊旅客预约等37项办事功能,为观赛旅客提供全流程便捷指引。

创新交通模式进一步拓宽跨境通道,深圳国际邮轮母港直升机出入境功能启用,实现深圳蛇口至香港岛20分钟、至澳门15分钟的极速通达,为赛事相关商务出行、观赛客流提供了高效选择,助力大湾区“30分钟高效交通圈”落地。

服务升级全域覆盖,多元需求精准响应

深圳口岸以赛事为契机,将综合服务便利化推向纵深,让不同类型旅客都能感受到“通关无忧”。

针对境外观赛旅客,莲塘、文锦渡等7个陆路口岸配备人工智能翻译设备,支持离线9种、在线144种语言互译,破解非常用语种沟通障碍;新增976块中英文双语导视标识覆盖主干通道,深圳湾、罗湖口岸试点增设四国语言标识,指引更清晰。

功能型服务中心精准对接需求,福田口岸入境服务中心、深圳机场及深圳湾口岸外籍人员综合服务中心集成支付、文旅、通讯、交通、移民事务等多元模块,为参赛人员、观赛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签证便利度持续提升,外籍人员抵达深圳口岸后30分钟内即可完成口岸签证办理,皇岗、深圳机场口岸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口岸签证“代转申请”和团体旅游签证试点进一步便利境外观赛群体入境。

便利化成果持续释放,湾区融合再添动能

十五运期间,深圳口岸通过“专属保障+日常优化”的双重便利化体系,不仅成功应对了跨境客流陡增的考验,更让“通关有界似无界”成为现实。

从赛事人员的“零延时”通关,到普通旅客的“刷脸”快捷通行;从多语种服务破解沟通难题,到智慧平台实现精准指引,一系列便利化举措既保障了赛事顺利举办,更持续激活着大湾区跨境往来的内生动力。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陆路口岸出入境车辆达946.04万车次,同比增长16.24%,客流车流的双爆发,正是口岸便利化投入与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展望2026年,深圳口岸将继续推广“免出示证件”通道、完善无障碍设施、优化功能布局,让便利化成果持续释放,为大湾区“通勤如串门、多城似同城”的愿景筑牢枢纽支撑。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方慕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