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斯巴达勇士赛出品的DEKA十项全能挑战DEKA FIT深圳站开赛,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千余名运动员共同参与,这也是大湾区首场千人规模的室内功能性体能赛事。经过激烈的比拼,精英组男女子冠军由何亮亮(37:47)与许付利(39:35)夺得;青少年精英组男女子冠军由陈彦曦(36:47)和Semenova Sofia(44:14)夺得。

据了解,DEKA采用全球统一评分体系,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参赛勇士的成绩都会实时同步至全球排名榜。因此,每一站赛事不仅是区域挑战,更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体能较量。本次DEKA FIT深圳站中,多名精英选手刷新了个人最佳成绩,整体竞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其中,女子精英组运动员许付利以39分35秒的成绩摘得桂冠,她也成为唯一一位在DEKA FIT赛事中突破40分钟大关的女子选手,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中国赛区女子精英组纪录,也推动她全球排名的上升。

作为大湾区首场DEKA FIT比赛,组委会在赛事氛围打造、赛事呈现、竞赛体验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设计与功能升级。为了让整体呈现更具斯巴达体系的多元化特性,赛场除设置DEKA FIT的10个固定ZONE区及常规跑道外,还特别融合了斯巴达勇士赛的经典障碍“起跑墙”与“跨越屋脊”,让场地视觉更具层次,也让参赛勇士在体能挑战之外感受到斯巴达特有的竞技氛围。为了保证每一位参赛勇士的比赛节奏与体验,赛场内共设置高速道、快速道、中速道与慢速道四条跑道,使不同水平的参赛勇士能够在自己的节奏中稳定推进。

一位来自香港的勇士表示:“我之前参与过DEKA的馆赛,但从来没有体验过DEKA FIT,盼了几年终于落户深圳,我马上就报名了。整体赛事氛围特别好,观众也很热情。”
另一位首次参赛的勇士谢雨珊分享道:“这是我第一次参加DEKA的比赛,我觉得整个赛事呈现不管是外部引导还是内部规划都非常清晰。主办方对每个批次的出发时间安排得非常好,整个体验非常舒适。”

据悉,DEKA是由斯巴达勇士赛打造的十项全能功能性体能挑战体系,涵盖 STRONG(10ZONES)、MILE(10ZONES+1.6KM)、FIT(10ZONES+5KM)、ULTRA (50ZONES+25KM)四大级别。每一个级别的比赛都包含10个ZONE区的使用以及一定数量的跑步长度。十个固定的ZONE区域包括RAM交替后撤弓箭步、划船机、交替跳箱、药球仰卧起坐(投靶)、滑雪机、农夫搬运、风阻自行车、沙球过肩、磁阻雪橇推拉以及RAM负重波比跳。十项动作的设计旨在测试参赛勇士的核心力量、耐力、爆发力与协调性,让不同水平的人都能通过标准化赛制衡量自己的体能表现。

近年来,室内功能性训练迅速走红,全民健身运动也持续升温,更科学、标准化的体能挑战赛事正成为运动爱好者的新选择。在全运会的背景下,大众对体能训练与体育消费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本次DEKA FIT落地深圳,不仅顺应了区域健身热潮,也为大湾区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参与度的体能盛宴。
“自DEKA落地中国以来,我们在大湾区多地举办过多场场馆赛,见证了功能性训练在大众中的普及。这次将DEKA FIT这样的大赛引入深圳,希望借助这一蓬勃的健身势能,以更专业的赛事体系、更开放的参与方式,把体能挑战的赛事带给更多运动爱好者,共同推动区域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斯巴达勇士赛事负责人张昊洋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在会场内特别设置了健身社群展位,有众多由斯巴达体系赛事衍生出的长期训练战队与社群的成员来到DEKA FIT现场享受这一体能盛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斯巴达在全国范围内已积累了庞大而稳定的勇士部落,形成了以斯巴达赛事为依托的独特社群文化。他们不仅活跃于户外障碍赛,也把DEKA视为检验全年训练成果的体能试炼场。其中一位社团成员分享道: “我们这群人最初都是通过斯巴达聚在一起的。无论是户外的障碍赛,还是像DEKA这样的室内体能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同形式的自我检验。在参赛过程中,我能更直接地看到自己的状态,也因此不断磨练自己。每完成一次比赛都会有很强的成就感,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训练、持续参赛的原因。”

作为一个全球化的赛事体系,斯巴达勇士赛自2016年进入中国以来,已逐步构建起覆盖多种运动场景的完整矩阵:从以户外障碍突破为核心的斯巴达勇士赛、越野赛,到强调耐力与团队协作的飓风赛,以及在室内标准化环境下进行体能测试的DEKA系列。不同项目虽侧重各异,却共同构成“勇不可破”的斯巴达文化核心。近十年来,无数来自各地的勇士在这一体系中持续训练、反复历练,逐渐形成稳固而紧密的社群纽带。斯巴达旗下的各类赛事也在这一过程中成为勇士们检验自我、积累成长、结识同伴的重要场域。

12月20日,斯巴达DEKA中国锦标赛将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作为全年规格最高、级别最全的年度大赛,将汇聚全国最顶尖的DEKA勇士展开巅峰对决。今年的中国锦标赛还将首次迎来ULTRA级别亮相,为高阶训练者带来超高强度、超长耐力的全新挑战。
(受访者供图)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