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好环境彰显大文明。近日,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公布“2025·发现‘圳美公厕’”活动结果,25座标杆公厕绘就城市文明新图景。
据介绍,本次“发现‘圳美公厕’”活动面向全市16类行业公厕公开征集,广泛涵盖市政、公园、景区、交通枢纽、商圈、口岸、机场等多元场景。活动历经社会征集、专家和市民评议、实地体验等环节,既坚守专业视角的严谨性,又充分吸纳市民群众的真实反馈,确保结果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田面公厕

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负二层公厕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公厕
本次入选的25座公厕中,15座为市政或公园公厕,包括田面公厕、笔架山公园桉树5号公厕、大梅沙驿站公厕等;10座为其他社会场所公厕,包括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负二层公厕、岗厦北地铁7号口公厕、中心书城南区公厕等。这些公厕不仅在功能完善、洁净卫生等基础维度表现突出,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关爱设施等成为标配,更在智能科技应用、人文关怀升级、生态理念融合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标志着深圳公厕建设已全面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优不优”的品质跃迁。
活动现场设置了“圳美公厕”成果展示区,通过图文展板、实景照片等形式集中呈现入围公厕的特色与亮点,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原来公厕也可以如此智能、舒适和人性化。”有市民表示,这些高品质公厕改变了他们对公厕的传统印象。
公共厕所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其环境和服务品质直接关系市民生活幸福感与城市形象。从潮汐公厕的创新试点到无障碍设施的大力普及,从母婴室的扩容升级到标识系统的规范统一,深圳市持续优化公厕服务环境、改善公众使用体验,让“方便之事”更方便、更舒心。
近年来,深圳将“厕所革命”作为民生实事和文明提升工程重点推进,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建改造公厕4097座(其中新建594座、改造3503座),公厕总数达到4600余座,环卫公厕24小时开放的比例达71.5%,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厕间综合配置率60%以上,“如厕难”问题得到缓解,全市公厕环境品质和市民如厕体验大幅提升。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朱良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