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力量藏不住!第三届GBA-DataAi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创新大赛颁奖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张智伟
11-19 23:1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19日,“数创未来 智领全球”主题活动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举行。历经层层筛选与激烈角逐,一批兼具技术深度与应用价值的优秀团队脱颖而出,当日获颁奖项。

其中,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深圳市创维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及企业团队获技术赛奖;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工学院与呜啦啦(广州)科技有限公司、香港中文大学等团队获选“年度创新应用”奖。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大湾区办)、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深圳数据交易所、深圳市工赋数字化促进中心、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创新情报专业委员会等大赛主办及承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

多样性国际性显著提升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创新大赛今年8月启幕,吸引全国乃至全球重点科研院所、高校、国央企及创新团队参与,共计近400支团队、超1500选手参赛。

本届赛事参赛主体的多样性与国际性显著提升,覆盖内地20余省市、港澳台地区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多国;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协同联动的同时,赛事品牌海外辐射力凸显。最终,21支技术赛队伍入围终评,6支团队分获一、二、三等奖;180支创意赛团队晋级,10支团队获评“年度创新应用”奖。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秦世杰表示,数据与AI的融合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深圳始终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主动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作为根植深圳的特色品牌赛事,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是要素价值释放、场景活力迸发的集中展现,目前在区域协同、产研融合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大赛将进一步深化创新资源共享,打造联结湾区、面向全球的“创新桥梁”,并坚持“场景为王、应用至上”,推动赛事成果从“赛场”走向“市场”,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

打破数据孤岛壁垒降低AI模型“幻觉”风险

华为数据总架构师&数据首席专家马运表示,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关键在于实现高效流通,尤其是不同主体间跨边界的可控数据交换。针对当下AI Agent(智能体)加速落地现状,他提出,企业数据管理的转型方向为:需从“服务人”转向“赋能AI”。他说,通过构建本体语义模型,可将企业沉淀的私域数据与知识资产转化为AI可用资产,支撑大模型快速构建企业专属知识库、深度理解业务逻辑,更能从根源上打破数据孤岛壁垒,同时有效降低AI模型“幻觉”风险,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筑牢数据根基。

华大集团创新中心CEO刘靓认为,AI发展已高度依赖公共互联网数据,但现阶段正面临“数据墙”瓶颈制约;用户在法律层面虽拥有自身数据的所有权,却被排除在数据价值链之外,陷入“围墙花园”困局。他提出,以Open Data Labs搭建用户所有的数据网络,让用户真正实现对自身数据的拥有、控制与价值获益,在为AI训练提供更高质量数据源的同时,还可推动用户深度参与数据经济并捕获经济价值,最终实现数据的高效汇集、资产化转化与集体化治理。

加速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大赛承办方与获奖团队携手启动商业成果转化合作仪式,加速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多个优秀参赛作品将登陆深圳数据交易所,为不同行业提供丰富多元的解决方案,形成技术供给和场景需求互动演进的持续创新力。

现场,开放群岛开源社区《跨境数据流通合规与技术应用白皮书(2025)》发布。该白皮书以前瞻视角预测全球数据跨境规则演进路径与技术发展方向,同步提出适配未来规则的政策支持建议,为构建安全高效的跨境数据生态和数据流通环境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为跨境数据流通提供指引。

2026 年,该赛事将继续紧跟数智化发展的前沿浪潮,以“数智燃动 场景焕新”集结力量,用数智激活发展引擎,靠场景焕活产业生态,携手产学研各界优秀伙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创新发展。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张智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