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于深圳举办的十五运会闭幕式,将是汇聚最新科技产品的秀场

深圳特区报&读特驻穗记者 陈行
11-19 15:4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十五运会闭幕式将于11月21日在深圳前海欢乐剧场举行。11月19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东省执委会举办的“科技全运”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十五运会深圳赛区执委会科技专班常务副组长、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建辉透露:“十五运会闭幕式,将是一个汇聚‘液态画布’、裸眼3D、智能穿戴、5G云控、无人驾驶等最新科技产品的秀场。”届时,全球首创的“高可靠市电+构网型储能+车网互动”综合供电模式,也将全面提升供电应急响应与故障处置能力。

新闻发布会官方供图

深圳:“让创新的基因融入赛事血脉”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此次十五运会,深圳结合城市科技创新的特质积极推进“科技办赛”,重点围绕竞赛组织、场馆和信息化、火炬传递、闭幕式展演等应用场景需求,将最新的科技产品、前沿的创新技术融入办赛全链条、全过程。在智慧城市底座的基础上,深圳集成开发赛事指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赛事全流程的精准调度与高效管理。

首个机器人火炬手“夸父”在深圳亮相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赖犁 摄

何建辉介绍,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构建一张由4207个信号天线和1767个无线AP设备组成的全域“感知网”,借助5G技术,能够在0.05秒内迅速完成足球轨迹的计算与边界比对。深圳赛区充分运用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科技助残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如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亮相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完成自主点火交接,展示人形机器人通过5G-A远程遥控技术实现无伴随传递。

在深港跨境马拉松比赛中,深圳赛区创新采用“人脸识别+手环定位+计时计分”三重核验机制,实现“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的无感通关、丝滑过境。深圳赛区在场馆建设改造中,充分融入了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理念,建成多个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一体化应用场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和场地定位基站,可实时收集运动员的跑动、发力以及动作轨迹等数据,并生成直观的分析报告。

深圳提出“让创新的基因融入赛事血脉”的理念,也让“黑科技”突破赛事短期场景限制,转化为城市长期治理能力。何建辉表示,近年来,深圳加快建设“四个先锋”城市,即极速宽带先锋城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次深圳赛区不仅为科技企业搭建广阔的应用场景和推广平台,更将推动科技创新产品从赛事场景向产业升级、城市治理等领域延伸,实现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如,在数字孪生方面,基于BIM+CIM技术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正广泛应用于深圳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各领域,实时调度道路交通、机场车站、旅游景点、大型场馆、大型活动、防风防汛等各个方面,让城市运行更智慧、更高效、更经济、更科学。在5G-A方面,深圳将加速5G-A的大规模商用:其高速率、低时延特性,可应用于城市智能交通领域,支持车路协同,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其通感一体能力,可用于城市低空管理,精准识别无人机,保障低空飞行安全,助力低空经济发展,如无人机物流配送等。

广东:遴选130多款高科技产品护航十五运会

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高科技产品展示专班副组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在会上指出,本届全运会立足广东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产业积淀与创新优势,锚定“赛事引领、场景多元、成果惠民”的三大理念,协同广州、深圳等地市赛区共同遴选130多款高科技产品,涵盖“技绽开幕、智慧场馆、赛事保障、科技助残”四大“核心场景”,全方位、多维度地构建起“科技赋能体育”的广东范式。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3台优必选Walker S2手持击槌奏响开幕曲《彩云追月》。 新华社发

作为国内智能机器人产业重要集聚区,广东拥有一批具身智能领域的明星企业。十五运会开幕式上,便首次采用人形机器人“群体协同”奏响千年礼乐,并在国际象棋、拳击比赛中化身为“颁奖助理”,充分验证广东具身智能产品在超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与精确度。电光水雾模拟的“科技火焰”、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运动会吉祥物动画、裸眼3D等众多科技力量亦投入使用,沉浸式的交互呈现无不彰显出广东科技创新力量。

AI数字人志愿者

十五运会中的高科技产品打破技术边界与场景壁垒。如,AR技术与数字人民币的碰撞诞生的“文化AR数字钱包”,就是“科技+金融+文化”新融合,观众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触发醒狮跃动、粤剧扮相的AR互动场景,让支付过程成为岭南文化体验之旅。广东移动联合多家科技企业,将5G-A、AI数字人、云渲染等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出支持万人并发的3D虚拟空间,观众可生成专属数字分身,与运动员虚拟形象互动,通过文体大模型获得24小时在线赛事导览服务,目前累计访问量已突破500万人次。

科技不仅深度融入赛事运行、服务保障、观赛体验等全链条,还将在赛后持续发力,赋能社会民生。如,南方电网打造的“空—地—隧”一体化无人巡检天团,赛后将全面应用于城市电网,预计替代65%的人工巡检任务、年均减少故障经济损失超千万元。导盲AI眼镜将接入全国天使投资联盟,开始创业融资辅导。广州供电局的AI故障定位系统、广电运通的AR数字人民币方案等,目前都已与地方产业规划衔接。

广东围绕科技“可感、可知、可及”的目标,遴选一批体现办赛水平、增强参赛体验、提升观赛效果的高科技产品。在为大赛“保驾护航”方面,广东指挥调度大脑、智能照明、追光跑道等科技产品的遴选落地,充分体现智能、绿色等关键词,成为此次大赛场馆建设的最大亮点。如,MOC赛事智能助手,依托大模型问答技术,以数字人形象实现语音交互问答,覆盖智能赛事百科、应急操作指导、业务语音导航等多个场景。

从自由视角到百米级的精准气象预报,从无人智驾出行到氢能共享单车,从智能咖啡机器人到迎宾机器人、从AI眼镜到数字人志愿者……科技产品赋能了十五运会的各类“智慧服务”。夏奇峰表示,在12月8日即将开幕的残特奥会上,除了“智能爬楼梯电动轮椅”“智能仿生手”“智能脑控轮椅车”“外骨骼康复机器人”“AI视障眼镜”等一众明星产品,“智能健康监测站立轮椅”也将亮相,它能够自由切换坐姿、半卧位、直立三种姿态,在多项比赛中为运动健儿们助力。

六足导盲机器人

一款六足导盲机器人也将在残特奥会进行示范应用,它集成六足步态、具有多传感器融合、自主导航与语音/力觉交互等多项能力,能够满足视觉障碍人群在机场、车站、运动场馆等复杂公共场所的独立出行需求。“20余款科技助残产品,帮助残障人士真正获得‘平等、融合、共享’的赛事体验。”夏奇峰说。“科技全运”的“惊艳绽放”,源于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稳居全国第一的硬核底气,不仅彰显“深圳—香港—广州”作为全球第一创新集群的硬核实力,更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聚力共赢的澎湃活力。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