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力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 6年“小升规”1.1万家 战新企业占比提升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周雨萌
07:4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简称“小升规”)是保持工业稳增长、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深圳全力推动小微工业企业扩大生产、升规纳统,在促进工业企业“小升规”方面结出“累累硕果”。

记者11月18日从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获悉,2023年深圳新增1726家工业企业“小升规”,超额完成1500家目标任务,纳统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2024年深圳新增1314家工业企业“小升规”,超额完成1000家目标任务。2019年至2024年,深圳累计培育新增1.1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纳统的“小升规”工业企业对全市工业增速具有明显拉动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申报工作启动之初,政府相关部门便以‘一对一’精准对接模式,针对政策细则、申报流程及材料规范等专业事项,为我们系统解读申报要求、梳理材料清单,并结合企业经营发展实际情况,指导规范填报数据、完善佐证材料,有效提升了申报工作的整体效率与填报准确性。”近日,正在申报“小升规”的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新媒体经理岑梓宾对记者说。

从行业分布看,深圳“小升规”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大行业。以2024年为例,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第一大行业,占比35%左右;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3个行业纳统企业数合计占比3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量占比持续提升。

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小升规”政策成功孵化的典型案例。作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优艾智合从最初的4人团队,在短短5年内发展成为拥有超过500名员工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过深耕移动机器人及软件系统核心技术,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半导体、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的应用落地,如今在半导体和新能源两个行业的工业移动机器人应用中做到全国领先。

科安达是另一家从“小升规”企业成长起来的行业标杆。该公司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防雷经验,针对铁路雷击研发出了铁路系统防雷产品并参与制定了防雷标准,使铁路雷害率降低93%。至今已完成全国5000多个火车站场防雷工程,成为行业标杆,展现了“小升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近年来,深圳围绕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了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格局,推动市场主体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深圳市政府将“小升规”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作为重点任务予以推进。

“工业企业‘小升规’是省市政府的年度重点工作,我们紧紧围绕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会同各区、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市区街道工作联动,已经形成了相对健全的工作体系。”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首先是加强统筹部署。深圳将年度目标按区进行分解,以上一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为对象建立“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库。

其次是加强企业服务。深圳建立重点培育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服务台账,建立联系人工作机制,加强协调服务引导资金、人才、空间等产业资源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发展。

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各区持续组织不同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同时联合统计部门开展工业企业纳统申报流程及常见问题应对办法的培训,更好地服务和引导企业申报纳统。

最后是精准辅导纳统。在四季度纳统申报期,全面梳理符合纳统条件和具有纳统潜力的工业企业,形成纳统企业清单,针对纳统清单制定每周纳统申报进度目标,精准推进企业扩大生产、升规纳统。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周雨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