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院:以温情司法守护万家灯火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张燕
11-18 11: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事纠纷的解决,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近年来,深圳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度重视婚姻家庭领域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深化愈疗型家事审判模式,落实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完善心理辅导、多元调解、家事调查等机制,用司法力量守护“小家”和谐、维护“大家”安宁。

寓教于审,寻求家庭教育指导最优解

一宗涉孩子探望权纠纷中,男方因婚姻破裂对女方心存怨气,多次阻挠探视。女方一气之下,直接在幼儿园门口将孩子偷偷接走,带回深圳生活,同时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孩子的抚养权。

“近年来,关于孩子的探望权纠纷增多,成为婚姻家事纠纷一大审理难点。”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合议庭审判长谢佳说,争夺孩子的背后,是当事人情感的纠葛和心里过不去的坎,只有心系当事人情感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对此,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一方面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安排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给双方上课,引导父母从根本上改变认知,调整心态,当好合格家长;另一方面,经委托心理咨询师评估,孩子表达出对母亲的情感依恋要高于父亲。

最终,法院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尊重未成年子女真实意愿”等原则,认定孩子更适宜由女方抚养,男方也释然并接受,案结事了。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职责。深圳法院以此为抓手,找到执法办案和家庭教育契合点,将家庭教育理念融入到每一宗案件的审理中,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早在2022年6月,市中级法院就成立全省首家家庭教育法律指导工作站,发布全市法院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及家庭教育令统一格式文本,编写《秉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家庭教育指导书,构建事前宣讲、诉中调引、判后再教育的“三段式”家庭教育法律指导方式。

2024年6月,市中级法院和深圳市妇女联合会联合建设的家庭教育指导共建基地暨家事纠纷调解中心正式揭牌。基地有5名具有心理咨询或家庭教育指导资质的工作人员常驻,配合法院家事审判团队的法官开展工作,为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并协助完成家事调查、案件调解、判后回访等工作。此外,基地还可以举办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为辖区的学校及社区提供家事普法等服务。

法官在家庭教育指导共建基地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培训。

2024年,全市法院共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146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79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1087份,倡导离婚不离责、同心护童心。

机制创新,构建多元协同共治体系

一宗离婚案件立案后,原告突然申请撤诉。龙岗法院承办法官了解得知,原被告婚生女以自残的方式阻止父母离婚。法官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家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立即请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介入,协助了解案件背后的真实情况。孩子袒露了心声,说不只是为了要挟父母,更因为她想暂时忘记父母不和带来的情感伤痛。

由于多方力量从多个角度及时介入该离婚纠纷的处理,最终促使该案达成调解离婚,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状态。之后该案中父母双方关系大为缓和,孩子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避免了衍生诉讼案件的发生。

为高效预防和化解婚姻家庭矛盾,龙岗法院打破法院“单打独斗”局面,引入家事调查员、调解员、心理疏导员、家庭教育指导讲师等专业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案件办理,将亲情关系修复、心理疏导干预、家庭教育指导贯穿于“诉前—诉中—判后”全过程,形成全链条、立体化的保护合力。

维护家庭稳定,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全市两级法院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协同共治体系——

南山法院西丽人民法庭(家事诉讼服务中心)联合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共建“联动解纷工作站”,既注重凝聚基层政法单位合力,又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指导调解、以判促调、“一站式”司法确认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信息联通、纠纷联排、矛盾联调,推动未成年人及家事案件源头疏导、多元化解,切实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盐田区法院坚持多方联动,设立婚姻家事纠纷化解工作室,联合区妇联、街道社区、公安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组建“1+N”婚姻家事纠纷化解工作队伍。从庭前到判后,与区妇联、人民调解协会、社区等相关单位协同配合,实现案情联查、信息互通、优势互补、问题联解。

……

目前,深圳基层法院中,有6家基层法院在民事审判庭中设置了专门的家事审判团队,另有4家基层法院设有专门审判机构。深圳法院以专业化审判机构为核心,凝聚社会各界合力,构筑起一道守护家庭幸福的法治屏障。

专门化审判,守护跨境家庭孩子权益

随着深圳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加速,人员跨境交流往来愈发频繁,涉外涉港澳台婚姻家事案件频发,以离婚、继承、抚养纠纷为主要类型,具有审理难度大、审判周期长、域外法查明难、域外送达成功率低等特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跨境婚姻家庭及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力度”。2021年12月14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集中管辖深圳市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家事案件。2022年7月6日,深圳涉外涉港澳台家事审判中心揭牌成立。

审判中心成立之初,案件纷沓而至。面对境外当事人联系难、财产查明难、法律适用难等多重挑战,工作人员迎难而上。2024年,该中心遇到一起特殊案件:当事人顾某某随母亲在俄罗斯生活,父母为抚养费争论不休。不同的是,孩子妈妈是俄罗斯人,爸爸是中国内地居民,而顾某某则为中国香港居民。

这是审判中心首宗查明并比较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俄罗斯三法域法律的案件。审判中心依托联合高校建成的全国首个专业化审判领域的域外法查明平台,快速检索到香港法律,并委托专业机构查明俄罗斯法律,最终在判决书中,详细比较三地抚养费支付标准、期限和方式,选择适用最有利于保护未成年子女权益的香港法处理本案。

此外,龙华法院还构建一站式跨境家事诉讼“云平台”,集在线身份认证及授权代理见证、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在线证据交换、在线庭审、线上执行等于一体,全面开展“云诉讼”“云调解”“云探望”,为跨境诉讼搭起数字化桥梁,跨境家事纠纷调解撤诉率达65.73%。

如今,这张跨境家事解纷网已涉及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审判中心累计受理跨境家事案件3122件。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接下来,深圳法院将继续深化愈疗型家事审判模式,以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社会关爱“三位一体”的实质解纷为切入点,拓展实质性解纷路径,全力推进家事案件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张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