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燃”动龙岗 “重回大运”书写文化强区新篇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11-16 17:39
摘要

歌剧“燃”动龙岗 “重回大运”书写文化强区新篇

作为龙岗区“重回大运”系列活动的重要文化载体,第四届龙岗歌剧周于11月15日至22日在龙岗文化中心重磅启幕。这场由龙岗文化中心与上海歌剧院联袂打造的艺术盛会,汇聚两台经典歌剧、一台大型交响合唱与两场主题音乐会,五台七场演出轮番登场,为市民献上跨越东西文明的艺术对话。从歌剧《微笑王国》里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翁经典的歌剧新编;从《布兰诗歌》再现中世纪诗篇的恢弘气韵,到中国经典古诗词音乐会唤醒民族文化记忆、外国经典作品音乐会演绎西方经典佳作……多元化的艺术呈现让龙岗观众在家门口便能接受世界级艺术熏陶,也彰显着这片城区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不懈追求。

在《微笑王国》演出现场,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莱哈尔谱写的经典旋律在剧场内悠扬响起,舞台上光影流转间,维也纳宫廷的典雅华贵与东方古国的温婉厚重交相辉映。青年男高音蔡程昱饰演的中国王子苏城与女高音宋倩塑造的维也纳公主丽莎,以精湛的声线与细腻的肢体语言,将一段跨越文化隔阂的爱情悲剧演绎得荡气回肠。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与赞叹声此起彼伏。演出结束后,演员多次返场致意仍难平观众热情。这场动人的艺术盛宴正是第四届龙岗歌剧周的璀璨开篇,也为龙岗“重回大运”系列文化实践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演出结束后,演员返场致意台下观众。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通讯员 曹家苗 卢录沂 摄

▲《微笑王国》演绎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通讯员 曹家苗 卢录沂 摄

活力十足底蕴雄厚 歌剧名家点赞城区面貌

“我已经是第二次登上龙岗的舞台了,这里剧院的专业素养与观众的热情活力始终令人动容。”《微笑王国》女主演、上海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宋倩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最初知道龙岗时,一度觉得这里离福田南山等市中心较远,担心缺乏艺术氛围,而参加龙岗新年古典音乐季演出的经历彻底颠覆了她的认知。“观众太热情了!我跟合作的男高音演员使了个眼神,即兴决定加唱《春风十万里》。当我们走下台阶和观众互动时,全场观众纷纷起身鼓掌,跟我们握手,那种艺术与心灵的双向奔赴,成为我艺术生涯中珍贵的记忆。”

宋倩特别提及,龙岗文化中心虽然外观简朴,却是十分“内秀”。这里有着整洁雅致的环境、完善专业的硬件设施与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服务,让250余名演职人员倍感温馨,也为高质量演出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份对艺术的尊重与对细节的坚守,正是龙岗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龙岗专业的“硬件”基础助力高质量演出。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通讯员 曹家苗 卢录沂 摄

担任《微笑王国》复排导演的是上海歌剧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庆新,他对龙岗的文化远见与专业能力赞不绝口。“像龙岗这样,一个城区能连续多年举办歌剧周,这在国内是少见的,充分彰显了龙岗对文化建设的战略定力与长远眼光。”张庆新介绍,上海歌剧院对此次合作高度重视,特意带来剧院看家剧目,从演员阵容到舞美设计均精心打磨。

为适配龙岗文化中心的场地条件,团队专门调整舞美方案,致力在提升艺术水准的同时,实现舞台效果的最优化呈现。“龙岗的接待保障工作专业高效,从场地对接、幕后调度到演员服务,每个环节都衔接顺畅无缝,让我们能够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他感慨道,龙岗区所展现的活力与底蕴,让他真切地体会到龙岗“重回大运”系列活动所倡导的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

▲《微笑王国》里的中国场景。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通讯员 曹家苗 卢录沂 摄

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举办给龙岗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从那时候起,大运精神便融入城区发展的血脉,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奋勇向前。去年起,“重回大运”成为龙岗的高频热词,这不仅是对过往辉煌的致敬,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强势驱动——以大运精神为引领,持续刷新城区面貌,全面提升软硬件水平,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四届龙岗歌剧周的成功举办,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从邀请国际顶尖艺术团队加盟,到精心策划导赏活动普及歌剧艺术;从多元化票价让艺术普惠于民,到创新呈现方式拉近高雅艺术与大众距离,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龙岗对文化品质的极致追求,对市民精神需求的深切关怀。正如宋倩所言:“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土壤,而音乐艺术则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力。龙岗对文化艺术的重视,让这座城区更具温度与魅力,也让市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龙岗文体菜单“不断档” 美好蓝图走进现实

历经沉淀,龙岗歌剧周已从最初的文化活动成长为城区文化品牌的闪亮名片。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到如今的成熟运作,从单一剧目的呈现到多元艺术的融合,龙岗歌剧周不仅为市民带来了持续的艺术盛宴,更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城区的精神风貌,提升着市民的文化素养。恰逢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进入比赛火热阶段,歌剧周等文化活动与在龙岗大运中心举办的全运会游泳、足球、篮球等赛事热潮相映成趣,文艺演出与体育激情实现双向奔赴。越来越多的市民从最初的好奇观望,到如今主动走进剧场、关注赛事;从对歌剧艺术的陌生疏离、对体育赛事的浅层关注,到能够深刻体悟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与人文价值,共情运动员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这种文化自觉与体育热情的交融,正是“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也是龙岗打造“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四有城区的生动注脚。

▲《微笑王国》里的宫廷舞会场景。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通讯员 曹家苗 卢录沂 摄

数据显示,龙岗区以年均超1万场次的公益文体活动,打造出“不断档”的城区文体菜单。不止于歌剧周,近年来龙岗区陆续举办了乒乓球亚洲杯、全国游泳冠军赛、“2025深圳・龙岗戏剧生活季”等文体盛事,十五运会的到来更让这份热闹锦上添花。

“重回大运”的内核,在于传承大运精神,以永不满足、永不止步的劲头,持续提升城区发展能级。在文化建设与赛事筹备领域,龙岗正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一方面,不断完善文化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从龙岗文化中心的精细化运营到深圳大运中心场馆的升级调试,从即将建成的龙岗国际艺术中心的前瞻规划到各街道文体中心的陆续建成,硬件设施的迭代升级为城区文体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文化软实力与全民体育氛围,通过引进高品质文化项目、扶持本土艺术力量、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同时以十五运会为契机推广全民健身,让文化基因与体育精神深度渗透到城区的每一个角落。如今的龙岗,既有现代化产业园区的蓬勃活力、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更有浓厚醇厚的文化氛围、热烈高涨的全运热情、丰富多元的精神食粮,“四有”城区的美好蓝图正在下一步变为现实。

多元生态成活力源泉 “重回大运”持续添彩

了解到龙岗区“重回大运”系列活动后,张庆新盛赞:“龙岗借助深圳大运会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重回大运’则是让这种发展势头持续下去的精神动力。文化艺术是传承精神、凝聚人心最好的载体,它能让大运精神以更生动、更贴近市民生活的方式延续传承。”宋倩也满怀期待地说:“龙岗的观众热情而真诚,文化氛围开放而包容,相信龙岗区在‘重回大运’这一理念的推动下,这里将成为更具文化魅力的城区,吸引更多人前来感受艺术之美、城市之美。”

▲《微笑王国》舞台效果十分华丽。 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通讯员 曹家苗 卢录沂 摄

龙岗歌剧周的精品环节持续上新,十五运会精彩赛事热潮席卷全城,文化艺术的温润与体育竞技的激情交相辉映,推动龙岗文体高质量发展。未来,龙岗将继续以大运精神为指引,深耕文体服务事业,引进更多高品质高规格的文体活动,让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城区最鲜明的标识、最深厚的底蕴、最持久的动力。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重回大运”的征程与全运盛会深度融合,正加速打造更具魅力、更有温度、更富活力的“四有”城区,让龙岗以文体为翼、向新而行,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绽放璀璨光彩。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作者: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