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深圳,低空经济的热度再次被点燃。
在“2025深圳低空发展大会”上,中科星图一次性发布五大低空安全产品,从规划平台到反制系统,从气象服务到仿真推演,覆盖低空管理的全链条环节。这家源自中国科学院的空间信息企业,正试图在城市的低空领域织就一张看不见的“交通网”。
“以天强空、以算制空。”中科星图总裁邵宗有在主题演讲中,再次强调公司深耕低空经济的核心主张。此时,距离中科星图2020年首次布局低空赛道,正好五年。
从“天空”到“低空”的战略转型
中科星图的低空布局,与其说是跨界,不如说是降维。
作为国内数字地球领域的先行者,中科星图原本的业务聚焦在更高远的天空,如通过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技术,构建数字地球平台。2020年科创板上市后,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近地空间。
“低空经济不是选择,而是必然。”中科星图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的快速发展,近地空间的管理需求正在爆发。”
中科星图构建的“1+2+N+M”战略体系,试图打通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其中,“1朵低空云”作为数字底座,“2个低空试验场”提供测试环境,再通过示范项目拓展N个区域和M个行业应用。这种布局已初见成效。据邵宗有透露,目前中科星图已实现“线下签约近20城、线上服务70余城”的市场布局。
五大产品背后的商业逻辑
此次发布的五款产品,蕴含着清晰的商业思考。
启航・低空规划平台V1.1瞄准的是低空数字基建的空白。随着各地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速,空域划设、航路规划等需求激增,这成为了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环节。

御航・低空反无平台2.0和天驭・低空智联反制系统,则直击低空安全痛点。从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到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中科星图已通过这些重大活动的低空安保任务,验证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安全是低空经济的底线。”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在大会演讲中强调,“唯有守住安全底线,才能让产业创新无后顾之忧。”
天信・低空通App和天演・低空反制体系仿真系统,则分别面向飞行服务和装备测试需求,完善了低空经济的服务生态。
“这五款产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中科星图工作人员指出,“从规划到管理,从服务到反制,中科星图正在构建自己的产品矩阵护城河。”
湾区总部落户深圳罗湖
低空经济的热度,从参会阵容可见一斑。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等权威专家的出席,反映了政策层面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而中科星图湾区总部的落地签约,更是深圳发力低空经济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低空与空天产业是深圳市罗湖区“2+2+N”战新产业重点方向。而罗湖能吸引龙头企业落地,源于扎实的低空经济实践。目前全区已集聚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150家,建成111个涵盖医疗配送、城市治理、物流运输等多元类型的低空起降设施。35条文旅观光、2条空中交通、5条物流航线常态化运营,罗湖医院集团无人机医疗样本运输累计超186万支,效率提升50%;10个街道实现无人机自动机巢全覆盖,低空+露营、婚庆、城市治理等44类示范场景落地生根,99元低空花游、300元飞行券等惠民活动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物流配送达1600架次。
中科星图依托“空天-低空”协同技术优势,在气象、海洋、安全等板块深度融合卫星遥感、AI算法与低空感知数据,实现气象分钟级精准预报、海洋环境全域监测;更凭借空天到低空的全链路管控能力,构建了“空天地”立体防护体系,将有助于罗湖低空经济安全管控和场景拓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罗湖空天产业已形成了“一箭三星”核心布局。蓝箭航天的发射能力、魔方卫星的低轨卫星批量化制造,苍宇天基的高、中轨道天基信息系统服务能力和中卫汇通的高轨卫星运营服务,四者在产业链各环节形成紧密协同、优势互补,共同构建起覆盖“高-中-低”轨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后续,罗湖将结合中科星图“星图云”及天基卫星、地球超级计算提供的数字孪生底座、低空超算云网、低空智能体三大基础能力,全面擘画“感知全面、决策智能、运行高效”的低空经济新蓝图。
此次中科星图湾区总部的设立,将助力罗湖在低空与空天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推动重大项目孵化与产业链集聚,为区域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后续,罗湖将结合中科星图“星图云”及天基卫星、地球超级计算提供的数字孪生底座、低空超算云网、低空智能体三大基础能力,全面擘画“感知全面、决策智能、运行高效”的低空经济新蓝图。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