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图像、历史与当代视觉经验的关系!张钊瀛个展“终身映画”在那特画廊深圳新空间开幕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刘文英/图
11:1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那特画廊(深圳)日前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二楼的新空间正式开幕,并呈现代理艺术家张钊瀛的个展“终身映画”,此次展览由甘挺策展。展览延续了艺术家创作的“终身”系列,以“映画”为线索,深入探讨图像、历史与当代视觉经验之间的关系。

张钊瀛与参展嘉宾聚首,畅谈创作心得

那特画廊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华在致辞回顾了那特自成都起步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深圳空间的定位与愿景:那特画廊将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的多元表达,聚焦“中国价值”的国际叙事,打造对话和交流的当代艺术平台。

画展吸引嘉宾观众前来观展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长期的研究者和推动者,艺术史专家吕澎表示,那特画廊未来将在全球多个重要城市设立空间,坚定推动中国艺术家走向国际舞台,持续扩大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影响力。

观众对《东方故事——孔雀绿》的色彩啧啧称叹

张钊瀛于1988年出生于中国广州,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学院(硕士);现澳门科技大学博士在读,并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作为 85 后出生的重要艺术家代表,张钊瀛长期研究、实践图像史,重构话语颠覆性的“个人场域”。作品具有国际化视野,充分体现出跨媒介、跨语言及跨时代的风格。

一位男观众被《东方故事——飞一下》画作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

策展人甘挺阐释该展的主题“终身映画”,“终身”这个词延续了张钊瀛此前展览的“终身”系列,如个展“终身学习”“终身美丽”,强调了个人历史的某种连续性。而“映画”一词,首先是来源于近期新作张钊瀛集中挪用了电影元素。其次, “映”与“画”两个字可同时作为名词和动词,恰当地反映了张钊瀛创作的方法论:以过度的图像去映照当代的景观社会现实。

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艺术家近期新作,包括特别嵌入电影元素的《东方故事》系列。张钊瀛通过挪用、拼贴与戏剧化置景,将古典绘画、消费符号、电影画面、艺术史片段等异质元素并置于同一画面,为观者带来一种复合多元的艺术场域。

吕澎认为,张钊瀛是85后一代艺术家的“佼佼者”。他的绘画承继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绘画不同时期的演变,涉及了写实绘画、印象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波普艺术的诸多特点,同时,他的绘画抛弃了绘画语言的单一范式,而充满灵性地归纳出自己的特殊方法。

一位女文艺爱好者在《东方故事——蓝钻》前流连忘返

有着油画、舞台艺术、戏剧等专业背景的张钊瀛非常擅长利用诸多的元素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产生更丰富的内涵。在此次展览中,他化身为“导演”精心地安排着每一个画面的场景,在画布上构建成一幕幕戏剧性的场景。

据悉,那特画廊隶属于那特艺术集团,立足深圳、上海、成都,专注于发掘、推广并长期代理极具潜力与专业价值的艺术家。那特画廊深圳空间的启幕,不仅是机构拓展的重要节点,也为大湾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悉,该展将持续到2026年1月中旬。

编辑 李斌 审读 桂桐 二审 王雯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刘文英/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