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S387省道石龙庵附近的石龙头桥拆除重建工程顺利完成竣工验收,正式开放通车。这座曾经困扰周边居民出行的“隐患桥”,如今已蝶变为平坦宽阔的“连心桥”,不仅畅通了乡村交通“微循环”,更以稳固的桥身承载起村民对安全、舒适出行的热切期盼,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拆除重建前的石龙头桥长43米,宽7米,横跨明溪河,上部结构为空腹式板拱桥,下部结构采用浆砌片石桥台。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初始建设标准低,加之片区建设发展提速,现行交通量远超设计使用容量,石龙头桥已“不堪重负”。
桥梁“体检”报告显示,石龙头桥桥拱、桥台、桥面均出现明显裂缝,还存在引桥与主路连接不畅、桥头弯道半径小等问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亟需对桥梁进行拆除重建。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制定桥梁拆除重建方案过程中,该局严格审核把关桥梁线形走向设计,适当扩宽机动车道,为驾驶员提供更开阔、安全的视野;科学调整桥跨布局及桥梁高度,增大过水断面,缓解高水位过流压力,确保汛期顺畅泄洪;结合相关规划,预留人行通道、管沟等空间,无缝对接后续道路整体改造工作。
记者看到,新修建的石龙头桥长45米,宽13米,上部结构为预应力小箱梁,下部结构为桩柱式桥台、桥墩,桥面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共计255米的桥梁头、尾两端道路也同步进行维修整治。“车辆行驶过桥平稳顺畅,交通标志标线清晰醒目,两侧的护栏让人倍感安心,体验非常好。”冰深村村民李先生的感慨,道出了沿线居民的心声。

石龙头桥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北部的绿道山水康养示范带,是冰深村、明溪村、明热村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周边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如水底山温泉庄园、天子山农业公园、桃花源风景区、新厝林古寨、凤河晚渡等,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同时,这座桥也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通道,满载沙葛、鸭脚木蜂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货车经此桥出村进城,将新鲜美味送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值得一提的是,过了石龙头桥,可以直达占地逾30亩的百香果葡萄采摘园入口,眼下园内百香果和葡萄已挂满枝头,即将迎来对外开放采摘与销售的热潮。

石龙头桥的竣工通车,既为群众出行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民生实事永无终点。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将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优服务,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出行环境,让交通发展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绘就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底色。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