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不简单”的十五运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充满活力、自信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特区报&读特驻穗记者 陈行
11-10 03:0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9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新闻发布会上,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彭高峰指出,此次开幕式简约而不简单,总时长75分钟,其中体育仪式部分时长54分钟,全国38个代表团共1920名运动健儿在水舞台之畔秀出青春风采,粤港澳代表团携手进场;展演部分以《圆梦未来》为主题,将家国情怀、湾区魅力、体育与科技等主题浓缩成21分钟表演。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赖犁 何龙  摄

彭高峰介绍,其团队在时长和人数上做减法,在体育与文化上做加法,运动员和演员的精彩呈现源于对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创意反复打磨。“开幕式演员从粤港澳大湾区8个院团协会、11所高校、1所少儿机构选拔,粤港澳三地共同当好东道主。我们还邀请约9.5万社会各界人士观摩彩排,针对节目编排、远端集结、临场安检、交通流线、医疗保障、安全保障等30个中心87个保障小组进行多轮实战演练,复盘打磨精益求精。”他说。

开幕式场馆的选择是十五运会一大亮点。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赛区其它30个比赛场馆一样,都由老场馆改造而来,这里曾见证九运会、亚运会的辉煌。开幕式主创团队以微改造留住“老记忆”,续写“新精彩”。彭高峰举例:“借鉴国际赛会场馆改造经验,我们强化赛事氛围营造,整体提升美学色彩,场馆顶部飘带宛若星河,红、紫、绿三色座椅巧妙布局。”

在艺术呈现上,主创团队实现多项突破。彭高峰表示:“创作《天海一心》《龙腾伶仃洋》等主题乐章,歌颂三地同心、海天交融;借助环形水幕舞台等前沿舞美技术,在体育场内‘造出一片海’,打造出沉浸式的海洋盛境;舞蹈编排以‘同心圆’结构为基底,融合岭南舞蹈中‘水’的灵动意象,由空灵到饱满,生动诠释粤港澳大湾区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文化根脉与发展历程。”

彭高峰描绘,团队用一条蔚蓝主线,有机串联起火种采集到圣火点燃的全过程:“我们循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足迹,在深海完成‘引天之光,燃海之火’的壮举;通过‘星火筑梦’火种灯与‘鼎盛同心’火种盒,将取自南海清洁能源可燃冰的‘源火’醇化为体育圣火;以融合海浪、中华白海豚与火焰意象的‘海焰之灵’火炬传递标志,历经港澳广深四城传递,最终在今晚,由三地运动员代表共同点燃象征‘同心共圆,中华梦圆’的超低碳主火炬——‘天海之冠’。”

“为紧扣粤港澳三地联办这一鲜明特点,从导演团队、演职人员、现场观演人员再到包括粤港澳三地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处处可见三地精诚合作、心手相连的动人场景,这场体育盛会让我们的情更真、心越近,粤港澳大湾区会同大江南北,全民全运,共同奏响体育与文化艺术的华彩篇章。”彭高峰强调。

在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郎昆看来,粤港澳三地共同圆满呈现一场以“圆梦未来”为主题的文体盛典。“今晚的演出,凝聚了全体演职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也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文化理想与体育精神。”郎昆提到,开幕式严格遵循“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以层层递进的结构,讲述粤港澳大湾区从千年历史走向未来发展的壮阔历程,也寓意文化同源、使命共担,传递“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回望过去四百多个日夜,这支由全国顶尖艺术家、文化学者、和专家团队组成的团队,始终以专业、专注、专心的态度投入创作。无论是创意阶段的激烈探讨,还是排练场上的精益求精,每个人都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感,共同铸就了今晚的精彩。”郎昆说,“开幕式时间并不长,仅能撷取岭南文化的一缕馨香;开幕式的时长也很长,足以承载一个时代的梦想与荣光。今夜,我们以艺术为桥,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自信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