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开幕式,除了台上的星光熠熠,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属一群默默奉献的“小海豚”。今晨八点,他们就入场开展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来自广州地区16所高校28个校区的2350名志愿者,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倾情服务;另有600名赛会志愿者,驻守各远端集结点,为市民游客提供咨询指引等服务。这2950名志愿者中,有81名港澳志愿者。

连日来,他们不舍昼夜地排练、演习,也在社交媒体上兴奋地为盛会预热,共同守护着一个“不剧透”的秘密。安检口、过道处、服务中心……随处可见充满活力的蓝色身影,他们微笑着打招呼,热情地举起手中的指示牌欢迎八方来客。来不及知道他们的来处、故事甚至姓名,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小海豚”。
在开幕式综合演练期,服务于十五运会开幕式的“小海豚”们在“志愿者之家”庆祝生日、学习知识、分享礼物与感受。他们在服务中结下深厚情谊,共同书写湾区青年的志愿篇章。走进位于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志愿者之家”,各高校精心布置的特色摊位与照片墙,成为一道风景线。这里不仅是展示大湾区校园文化的平台,更成为促进大湾区青年交流的桥梁。
“大家辛苦了,学校为大家特别定制了‘小海豚能量盒’,可以来这边领取。”暨南大学的摊位前,结束服务的“小海豚”领取到一份特别的礼物,里面不仅有坚果、巧克力、能量棒等补给零食和舒缓疲劳的护眼贴,更收录师兄师姐与同伴们的暖心寄语。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分校则带来该校的吉祥物周边“红鸟日晷”,希望“小海豚”们能够传承、发扬锐意进取的“港科大精神”。一整面照片墙和“打call”墙也承载了“小海豚”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珍贵回忆和感悟,让志愿者之家更添一抹温馨的本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志愿者带队老师吴怡表示:“作为高校志愿者带队老师,我们希望通过做好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工作,从心理关怀到交通餐饮,让他们在付出之余,也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是还是一种“家园”的共建。志愿者们分享着彼此的校园文化,诉说着共同的志愿记忆,在陌生的赛场旁,找到熟悉的归属感。一方小小天地,因青春的创造而温暖,因共同的参与而完整。
“小海豚”们以“青春合伙人”之姿,奋斗在各自的志愿服务岗位上,成为赛会背后最温暖的光,也展现湾区青年同心协力、携手共进的精神风貌。此外,记者了解到,在深圳的闭幕式将有1169名赛会志愿者服务,火炬传递专项将有342名赛会志愿者参与其中。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詹婉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