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今晚开幕,深圳准备好了!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17:33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今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幕,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竞体比赛项目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比赛项目分布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

11月的岭南,秋高气爽,气象一新。

今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幕,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竞体比赛项目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比赛项目分布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

深圳紧紧围绕“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全面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大部分场馆都是就地取材或利用既有场馆改造而成。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五运U18男足、自由式小轮车、马拉松游泳等项目,U20男足、拳击、羽毛球、艺术体操、U22女篮也在各区擂响战鼓。这些提前展开的赛事,不仅点燃了全运热情,也全方位检视深圳的赛事组织与城市保障能力。

艺术体操比赛。 深圳晚报记者 黎晓斌 摄

智慧场馆点亮全运盛会

走进深圳市体育中心,这个始建于1985年的老牌体育场馆,已完成了一场科技蜕变。“我们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如今的体育中心已经成为一个复合型的城市体育综合体。”深圳市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专家吕佩蕾介绍。为满足观众多视角观赛,体育场运用智慧科技,设置4块巨型屏幕组成“光影矩阵”。

坪山体育中心体育馆——市民亲切称之为“飞碟体育馆”的地方,智慧化升级同样引人瞩目。场馆实现5G与无线网络全覆盖,构建起数字化运维体系,全天候监测调控场馆运行;并引入光储超充与车网互动系统,践行“绿色办赛”理念。

宝安区体育场馆以AR、VR、AI等新技术为核心,推出数字人引导、智慧导航、智慧公厕等便民服务,全面推动场馆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科技与人文并重,已成为深圳赛区场馆的共同标签。

以赛优城提升生活品质

对深圳而言,承办全运会绝非“一次性工程”,而是以赛事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让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愿景落点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深圳20个竞赛场馆中,有14个为既有场馆改造而成,不追求盲目新建,更注重“赛后可利用、不闲置”。如龙华文体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等场馆,均在保留主体结构基础上,通过增置智能设备、拓展功能空间,实现土地集约与资源节约。

城市空间也在悄然焕新。华强北步行街的“街角美术馆”、南山区的“桥下运动公园”……50处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打造的文化体育空间,将艺术与运动融入市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伴随全运脚步,深圳的“城市颜值”迎来新提升。福田华强北花漾街区以美丽异木棉装点,色彩主题分明;龙华观澜河经系统治理,再现碧波鹭影,百年龙舟赛活力再现。

无障碍设施建设同样是城市温度的重要体现,深圳的体育场馆优先配置无障碍座位、卫生间、电梯及清晰标识,彰显人文关怀。

山海之间跃动全运激情

深圳以独特的“山海连城”格局,为全运赛事提供了天然舞台。

十五运自由式小轮车于10月24、25日在光明区虹桥公园举行,小轮车在蓝天绿树间划出的动感弧线,给每一次参赛者与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赛事收官后,赛事国际裁判组联合发出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称赞竞赛场地“完全符合国际顶尖标准”。

在深圳大鹏新区桔钓沙天然海域举行的马拉松游泳项目,是该项目首次拥抱真实开放的海洋环境。“玻璃海”水质让运动员赞不绝口,项目更首次实现了赛事服务“零投诉”的保障。

11月7日,十五运会羽毛球项目在深圳体育馆挥拍。国羽顶尖选手悉数登场。大运中心游泳馆举行的游泳项目将于11月10日至17日进行,汇集多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必将成为今年泳坛焦点。

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共有23支队伍、73名选手参赛,他们将在深圳湾大桥上奔跑,跨越深港两地。通过口岸区域时,所有跨境人员均可实现“无感通关”。

马术项目将于11月10日至19日在光明国际马术中心上演。作为十五运会深圳赛区唯一新建永久性竞赛场馆,光明国际马术中心巧妙融入周边山水,让运动员和观众能在“田园里的科学城”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山海之间的深圳,正以生态为台,以科技为幕,静待更多精彩赛事接踵而至,推动“跟着大赛来旅行”,加快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

街头巷尾,全运氛围已经拉满,热情持续升温。深圳已张开双臂,准备以最美的山海、最暖的服务、最燃的激情,与八方宾朋共赴一场精彩纷呈的体育之约。

十五运会开幕式

地点: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

时间:约19:00 暖场表演(约65分钟)

20:00 开幕式开始

21:30 结束(预计)

编辑:刘晓宇
(作者: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