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深圳市罗湖区中小学第八届大创客节在梅园实验学校正式启幕。本届创客节以“智联、创能、融新、质跃”为主题,由罗湖区教育局、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区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罗湖区委员会联合主办,覆盖全区80余所中小学校。
与往届相比,人工智能成为本届赛事的核心引擎。在设置的32项赛事项目中,人工智能相关赛项达13项,占比超四成,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覆盖。
八年深耕:从创客教育到新质生产力培育
罗湖大创客节走过八年历程,已成为区域科创教育的重要品牌。本届活动通过赛事竞技、成果展示、科技体验等多元形式,为罗湖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青春动能。
八年来,罗湖始终以“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而第八届大创客节在传承中实现质的飞跃。活动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核心突破口,涵盖“基础编程—智能应用—前沿探索”全链条。

从面向中小学的MakeX机器人挑战赛、RoboGenius超燃行动、AI大模型应用赛,到针对幼儿园阶段的“小兔闯迷宫”编程游戏,再到虚拟仿真专项赛、AINova自动驾驶挑战赛,不同年龄段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实践平台。
罗湖教育领域正以创客节为载体,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全周期培育:从赛事竞技到成果孵化
为最大化激发学生创造力,本届大创客节构建了“全周期培育体系”。9月启动预热辅导,邀请专业教练开展赛事讲解;9月至11月,通过“校级选拔—区级参赛”两级筛选确保优质项目脱颖而出。
活动期间,张绪穆院士、周祺华教授等专家受邀进校园,开展专题科普讲座,进一步点燃科创热情。11月9日开幕式当天,主会场集中角逐四大类14项赛事,集中呈现创客节核心亮点。

赛事采用“线下线上同频、主会场引领、分会场联动”的格局。9月至11月,14项线上比赛同步开展,翠园实验学校、螺岭湖贝学校、清秀幼教集团金鹏幼儿园三大分会场开展专项赛事。
这种全周期护航模式,不仅确保赛事质量,更为学生创客项目提供从萌芽到孵化的全程支持。
沉浸式体验:科技与想象力的完美融合
本届创客节精心安排的20余项科技体验项目,成为学生触摸前沿科技的重要窗口。学生们在玩乐中解锁创新,在体验中感受科技魅力。
“意念无人机”体验区前,学生戴上意念控制头环,通过集中注意力控制无人机飞行轨迹,实现思维与机器的直接对话。VR眼镜带来“月球漫步”沉浸体验,脚下传来模拟月壤的轻微震动。

“AI绘画机器人”前,孩子们描述创意画面,同时机械臂蘸取颜料勾勒出专属画作。飞行模拟器则提供真实的驾驶体验,让学生的“飞行员梦”触手可及。
最受欢迎的“美肺动力棉花糖”项目前排起长队,学生通过吹气带动装置制作棉花糖,直观理解“呼吸带动动力”的科学原理。
这些体验项目让抽象科学原理变为可触摸的快乐,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与热爱。
成果展示:政企校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本届大创客节不仅是学生的“创新竞技场”,更是罗湖整合政企校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孵化器”。现场特设国际标准成果展示区,集中呈现全区学校一年来的“硬核成果”。
展品包括学生独立创作与研发的创新成果、学校自行编制的校本教研成果,以及学校与科技企业联合开发的校企合作范例。

这些成果不仅是罗湖科创教育的“成绩单”,更成为“校校、校企”学习交流和资源对接的“桥梁”,形成“成果展示—交流合作—后续孵化”的闭环。
罗湖区通过打通“校园创新”到“实际应用”的关键链路,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晶报记者 江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