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径双桥今日贯通!深圳罗湖架起生态“空中绿廊”

读特&深圳晚报伊宵鸿
11-07 18:46
摘要

鲲鹏径双桥今日贯通!深圳罗湖架起生态“空中绿廊”

11月7日,深圳市山海连城鲲鹏径二号桥、三号桥将建成开放啦!这两座生态廊桥串联起银湖山郊野公园与红岗公园东西马岭,标志着罗湖“八园连通”计划取得关键性突破,深圳“山海连城计划”再添重要生态节点。随着鲲鹏径二、三号桥的贯通,罗湖区基本实现八园生态廊桥和绿道连通。

罗湖“八园连通”计划于2023年谋划、2024年全面启动,通过打通生态断点、提升公园品质、改善慢行系统等方式连通“银湖山公园-红岗公园-围岭公园-布心山公园-仙湖植物园-东湖公园-人民公园-洪湖公园”等八个公园,打造63.6公里生态游憩网络,建设全市串通公园密度最高、串连口岸最多、联通深港最便捷的生态步道系统,惠及罗湖区70%人口。

红岗公园地处“山海连城”规划的山脊翠脉中部,是罗湖“八园连通”重要节点,总面积约26.8公顷。公园由东马岭和西马岭两个区域组成,北依清水河片区,南临笋岗片区,西接泥岗村,东连广深铁路。鲲鹏径二号桥、三号桥未建成前,银湖山郊野公园与红岗公园东、西马岭片区如同被城市肌理切割开的“分裂孤岛”——玉平大道的车流、密集的市政设施,在三者间筑起了无形的“阻隔墙”。

贯通生态断点,完善公园城市体系

鲲鹏径二号桥、三号桥的建设是贯彻落实深圳市"山海连城"计划的重要举措。两桥开通后,有效修复了因玉平大道、宝岗立交等城市道路系统造成的生态断点,实现了银湖山郊野公园至红岗公园东西马岭的完整贯通。

廊桥建设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桥面植被模拟原生山林环境,为豹猫等本地野生动植物提供繁衍生息的生态路径。该项目是深圳市推动"山海连城"、构建连续完整生态安全格局的典型案例,对于保护和提高深圳中部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设计理念,打造生态廊道样板

鲲鹏径系列廊桥采用"小跳岛+长廊桥"创新结构设计,将红岗公园作为连接银湖山和围岭山的生态中转站,串联银湖山与红岗公园东、西马岭,打造出"最融城的生态廊桥、最公园的生态看台",让生态绿意与城市肌理实现自然交融。桥面设计充分考虑生态功能,8米宽覆土种植区选用本土植物品种,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形成连续的绿色廊道。

施工过程中采用顶推式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廊桥不仅满足市民通行需求,更通过科学的生态隔离设计,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迁移通道,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保护和谐共存。在鲲鹏径桥梁合龙之际就迎来一位特别的“客人”:一只毛茸茸的猕猴时而蹦跳嬉戏、时而驻足张望,仿佛在仔细“验收”这条为它和伙伴们量身定做的“空中绿廊”。

助力八园连通,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鲲鹏径二、三号桥的全面开通,助力“八园连通”计划中的63.6公里生态廊道贯通,进一步完善了罗湖全域绿美网络。通过生态廊道、绿道、公园等织密生态廊道网络,生态断点的缝合,畅通物种迁移与基因交流通道,构建了韧性生态格局,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自我修复能力。

“八园连通”强化了城绿交融网络,力促生态价值转化。以豹猫为原型打造“电尾猫”IP,塑造罗湖公园特色IP文化,搭建罗湖八园文创平台;打造环深圳水库30公里骑行道,助推“体育经济”“户外经济”发展。将地处城市中心区域的点状绿色公共空间,打造成贯通的生态绿廊,实现了建成区与公园、绿道等深度融合,为市民提供了层次丰富、体验多元的高品质自然休憩空间,切实将生态空间转化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

随着生态廊道的贯通,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市民可体验"出家门口即可上山近水入园"的便捷生态服务,感受"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罗湖生态魅力。

据介绍,此次建设亮点是采用"小跳岛+长廊桥"创新生态设计,桥面设置生态隔离带,实现人群活动与自然生境分流。此外,生态连廊与城市看台融合共生,选用本土植物,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采用环保施工工艺,减少生态干扰。由于周边交通配套及停车场正在加速建设中,建议市民朋友绿色出行。公园最近的地铁站为罗湖北站,公交站有红岗花园站、深业车城等。公园植被茂密,蚊虫较多,请市民朋友出行做好防蚊虫准备。

【名词解释】

“小跳岛”——把红岗公园看成夹在银湖山、围岭山之间的一块“踏脚石”。野生动物(如豹猫)不必一次穿越三四公里马路,只需“跳”到红岗公园这个中转站,再“跳”到另一片山林,降低迁徒风险。

“长廊桥”——为了让人类活动与动物通道互不干扰,公园上方将架起两座长达200米的“生态廊桥”。桥面一侧是行人步道,另一侧保留灌丛等自然植被,形成“人在廊下走,兽在林中行”的长线绿带。

二者结合,连点成线,就是“小跳岛+长廊桥”结构:“小跳岛”提供中途停歇的斑块生境,“长廊桥”提供安全跨越城市的连续廊道,最终把银湖山—红岗公园—围岭山真正缝成一条3 公里连续的山脊生态廊道。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作者:读特&深圳晚报伊宵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