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点评“十四五”成绩单 深圳综改创60多个“全国第一”

11-07 09:07
摘要

这五年,广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造60多个“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获得国务院批复;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企业数量、增加值、进出口、税收等多项指标都稳居全国第一;连续4年获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7日讯(深圳商报驻穗记者 姚嘉莉)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召开第一场“‘十四五’广东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期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胡洪表示,广东省“十四五”各项指标任务顺利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这五年,广东省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21—2024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2万亿、13万亿、14万亿元台阶,202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14.16万亿元,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增长4.7%。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5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广东工业门类齐全,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19.41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8.14万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这五年,广东锚定“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基本形成,跨江跨海通道群初具雏形。“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职业资格认可、人才跨境往来、资金跨境流动、车辆跨境通行、数据跨境流通日益拓展,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融合进一步加快。

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先后布局建设,深化粤港澳融合发展、拓展港澳发展空间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深圳前海,金融和法律资源加速集聚,深港国际金融城吸引的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超500家,深港国际法务区聚集的法律服务机构超过250家。在深圳河套,累计打造13个专业化园区、供给超8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研空间,吸引20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和1.5万名科研人员,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已建成并交由港方运营。

这五年,广东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蝉联全国榜首,全省研发经费投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稳居全国第一。加快布局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多点突破,麒麟高端芯片、高端核磁共振设备、手术机器人等打破国外垄断。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9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约占全国1/3,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首位,新能源汽车产量361.8万辆、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24.7万台(套)、占全国43.5%。

这五年,广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造60多个“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获得国务院批复;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企业数量、增加值、进出口、税收等多项指标都稳居全国第一;连续4年获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与此同时,广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重大外资项目加速推进。前四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6262.6亿元。对外投资合作实现新发展,前四年累计对外实际投资达839.39亿美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多个港口实现互联互通。2024年广东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大关,连续39年位居全国首位。


编辑:黄春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