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幽默的现代疗愈

11-06 10:16
摘要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慧怡 文/图

2025年,时值漫画大师华君武先生诞辰110周年。深圳美术馆“幽默疗愈场——华君武先生诞辰110周年深圳美术馆特藏展”自9月开幕以来,便持续引发观展热潮。这场展览遴选110件馆藏华君武原作,不仅是对一代大师的纪念,更试图在当下语境中,重新探讨其作品从社会批判到心灵疗愈的时代张力。

▲展览现场。

11月4日,一场由策展人李原原与华君武家属张恂共同主讲的特邀导赏活动在展厅内举行。

▲张恂为观众进行导赏。

“我来到深圳美术馆非常感动。”华君武的儿媳、资深文学编辑张恂说,她的感动,不仅源于策展团队的精心,更源于她对华老作品生命力的自信。

“他每一幅作品其实都非常接地气。”张恂说,“你看着想着,不觉已成画中人。”

这句“已成画中人”道出了华君武漫画跨越时间的感染力,它不是高悬于墙上的历史,而是映照当下生活的镜子。

“方寸之间小小的漫画,有着大大的张力。华老的这些漫画都来源于生活,这些精品就藏在生活的褶皱里,一眼是看不清的,但当你走近它,驻足看,用心体会,会有很大的收获。”在导赏中,张恂与观众分享了华君武的创作哲学:“华老曾经说过,漫画是讽刺和幽默的艺术,幽默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她形容华君武的艺术是“他用柔软的笔画出了坚硬的讽刺,背后又是最温柔的幽默,温润人心”。

这种“柔中带刚”的哲学,在作品《科学分工》中得到了完美诠释。画中一根笛子,却荒诞得需要两个人分工:一人吹,一人按。“这明显就是浪费人力物力,”张恂一语中的,“这就是华老的风格,对事不对人。”这幅作品对形式主义的精准讽刺,让现场许多观众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深圳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城市,都市人也难免会有一些压力。”导赏后接受本报采访时,张恂认为,这正是展览“幽默疗愈场”的价值所在。“当你走进这个幽默疗愈场,许许多多的‘会心一笑’能帮助你解除身上的压力,在此时此刻你是快乐的,这就是幽默的力量。”

导赏中她解读了华君武的多幅作品,仿佛在为焦虑的都市人开方。从《保护》中被溺爱、不愿离巢的雏鸟,到《看蚂蚁打架》中虚耗光阴的旁观者,再到《不劳而获》中“等地球吸引力”的投机者,每一幅画都直指当下,引人深思。

“漫画它其实是一个外来的画种,”策展人李原原在“古韵新编”展区停下了脚步,“怎么把这样一种外来的画种,用我们自己中国人的智慧去表达?”

答案就在华君武的“古韵新编”中。他巧妙地借用京剧、评弹、民间故事等传统外壳,填充当代社会的新症结。李原原指着一幅借用西游记故事的画,画中孙悟空问被压在山下的孩子:“小朋友你被谁压在这里?”孩子回答:“作业。”

这一刻,现场的家长和年轻人都笑了:“我们可以看到华老的漫画,他不仅关注社会现象,也关注小朋友,关注我们各个年龄层的观众。”

李原原还以一幅《过誉的评论》为例,画中人想理发,理发师却只会喷香水。“这种现象现在也特别多,当我需要别人指正问题的时候,可能听不到客观、中肯的声音。”一幅1962年创作的漫画直指当下吹捧文化。同样的主题也体现在《诤友》这幅漫画,画中啄木鸟在为大树看病,张恂在导览中提到,华君武曾说自己非常喜欢这张漫画,“我们现在其实很需要这样的人,来中肯地给你提出身上的问题。”

这种当下性在展厅中比比皆是。面对一张讽刺西湖曾经出现宰客现象的漫画,李原原向观众提问:“现在还有这样的景区宰客现象吗?还是存在,上个月我还看到了一个相关新闻。”

“华老的漫画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种幽默与讽刺不会过时。”李原原说。正是这种不过时的犀利,构成了疗愈的基础——真正的疗愈,始于精准的诊断。

据介绍,深圳美术馆与华君武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2005年,该馆便收藏了150幅华君武不同时期的漫画佳作。在华君武诞辰110周年之际,深圳美术馆精心遴选其中110件原作展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华君武长达80年的漫画创作生涯。展览共分为“疑难杂症”“古韵新编”“动物奇谈”“生活拾趣”“漫画之乐”“文艺漫画”等章节,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扇窗户,让观众得以窥见华君武漫画世界的独特魅力。展览将展至2026年3月15日。

▮ 花絮

一场跨越27年的回响

在导赏活动的观众中,陆军锋显得尤为专注。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前来观展。

“我跟华老也是有缘。”陆军锋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份缘分,要追溯到他1996年参加高考。那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正是庄锡龙的漫画《截错了》。这次经历,如同一颗种子,让陆军锋对漫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考上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看到学校有漫画协会,毫不犹豫地就加入了。”在协会里,他和同学们一起举办漫画比赛、策划优秀作品展示。1997年,他在《中国大学生》杂志上发表了文章《漫游在漫画世界》。

带着对漫画的热忱,陆军锋两次提笔,给心中的偶像华君武先生写信。令他惊喜的是,两次寄信都收到了华老的亲笔回信。这些信件至今被陆军锋视若珍宝,悉心收藏。

▲华君武的回信。

“华老鼓励我们,在校的学生要积极深入生活,发掘生活中的美和有趣的故事。”陆军锋分享道。

“现在漫画反映大学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情感的作品很少,几乎没有,是一大遗憾,希望你们能来开发校园生活这一主题……祝成功。”在1998年的一封回信中,华君武对陆军锋和漫画社同学们鼓励道。

“这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陆军锋说,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和文学社的朋友们一起来看。他从当年的漫画爱好者,到如今的观展者和传播者,本身就是华君武艺术生命力与“艺术为人民”精神传承的最好证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