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风火山》获得中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项“群星奖”

马君桐
11-04 19:19
摘要

《追光》《风火山》获得中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项“群星奖”

11月4日,“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暨第二十届群星奖颁奖活动在重庆举行。深圳市原创作品表演唱《追光》与群口快板《风火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双双荣获中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项——“群星奖”。

这是深圳市连续两届在这一国家级权威赛事中实现“双星闪耀”!尤其表演唱《追光》的获奖,是自群星奖评选改革近10年来,广东省摘得的音乐类“首星”,充分彰显了深圳群众文艺创作的蓬勃生机与全国领先水平。

▲表演唱《追光》。

深圳群众文艺百花齐放

由深圳市文化馆、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联合打造的表演唱《追光》,作品巧妙串联“夸父逐日”的远古神话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者的当代奋斗,以说唱、蓝调融合广东传统音律,用激昂的和声与复调,唱响新时代追梦人的激情与豪迈,成为深圳“敢为人先、包容创新”城市精神的动人注脚。

由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东莞松山湖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局联合打造的群口快板《风火山》,则以明快节奏与戏剧化叙事,再现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建设中工人们“缺氧不缺精神”的钢铁意志。作品将技术攻坚与英雄群像熔铸一体,生动诠释了长征精神、航天精神与工匠精神的时代交响。

深圳本届共有四件作品入围终评,小品《等等灯》、群口快板《东江,东江,我是延安》同样以独特创意与精湛表演赢得广泛赞誉,展现出深圳群众文艺百花齐放的繁荣图景。

▲群口快板《风火山》。

多方协同为群众创作保驾护航

连续两届“双星闪耀”并非偶然。近年来,深圳通过财政精准投入、市区高效联动、人才系统培养三大抓手,构建起群众文艺创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优秀作品从“高原”迈向“高峰”。这一成绩标志着深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艺术创作能力已稳居全国前列。

▲表演唱《追光》。

在深圳推进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由市文化馆牵头打造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群众文化精品创作和选拔机制。一方面,通过联盟统筹规划,达成“主题共议、项目共推、人才共用”共识,推动重点作品跨区域合作。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广发英雄帖”,公开选拔表演人才,吸引基层文艺骨干、社会各界文化工作者参与。经两轮招募、选拔,表演唱《追光》的演员覆盖全市各区、融合行业精英与业余爱好者,有效践行群众文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创作理念。

本次参赛过程中,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联合市文化馆,福田区、南山区文化行政部门,以“共建共享”模式落实创作经费、投入创作人力和物力。表演唱《追光》由市区两级三家单位联合打造,协同解决创作所需场地、编导、辅导、演员、制作等关键需求。

深圳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群众文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是依托品牌赛事挖掘潜力,以“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原创作品比赛为平台,持续孵化优秀作品与创演团队。二是引进高端人才赋能创作,通过“鹏城孔雀计划”引入周曼丽等业内专家。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定期举办“知行大讲堂”等培训活动,邀请知名艺术家、教育家开展专题指导,提升全市文艺工作者创演水平。

此次摘得“群星奖”双桂,是深圳群众文艺厚积薄发的缩影,更是未来创作的崭新起点。深圳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有力量的群文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深圳故事,为新时代文艺繁荣注入澎湃的“深圳动力”。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作者:马君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