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4日讯(记者 罗鹏华 通讯员 曾倩苏)为积极响应社会老龄化趋势下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由光明区民政局主办、光明区老年协会承办的“手作养心·非遗康乐”老年人非遗手工坊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覆盖全区6个街道,以18场非遗手工体验活动为载体,服务700余人次,让老年人在指尖创作中感受非遗魅力,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本次活动聚焦非遗文化传承与老年人精神生活提升,精心设置古风花灯、布贴画、香囊制作三大经典非遗手工体验项目。古风花灯用竹子或木条做骨架、绢布或纸张做外皮,藏着传统民俗里团圆的美好意愿;布贴画结合了剪纸和刺绣的手艺,用不同颜色的布料拼贴起来,做成的艺术品有着立体的质感;香囊是用彩色绸缎缝成的小袋子,里面装着艾草、金银花等中草药,上面还绣着吉祥的图案,满含着辟邪纳福的美好心愿。专业指导老师从非遗文化渊源讲起,手把手教授制作技艺,针对不同年龄段长者的动手能力调整教学节奏,耐心解答疑问,让老年人在沉浸式体验中既掌握手工技能,又深入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活动现场,老人们热情高涨、专注投入,不同年龄段的长者都收获了专属乐趣与感悟。今年53岁的李阿姨刚退休不久,她拿着刚做好的花灯笑脸盈盈:“以前只在过节时见过花灯,没想到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也不赖!竹篾拗造型、彩纸糊边框,每一步都很有意思,老师教得很细致,跟着做一点不费劲。和老伙计们一起动手聊天,退休生活都变丰富了。”刚过70岁的陈阿姨动作稍缓,在老师和同伴的协助下完成了香囊制作,她捧着香囊凑近鼻尖闻了闻:“香囊的香味很清爽,绣的吉祥图案也讨喜。虽然我手脚慢,但老师一直等着我、帮着我,特别暖心。”

区老年协会负责人表示,本次非遗手工坊不仅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具体举措,更是推动非遗文化走进群众、惠及民生的实践探索。通过“体验+传承”的模式,既帮助老年人锻炼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又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老人们在协作创作中增进情谊。接下来,非遗手工坊活动将陆续有序开展,每场面向40名老年人开放,让更多长者在亲手制作非遗作品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实现价值,助力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