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全运季·深情深意浓丨机器人传递圣火,直升机飞跃山海!十五运深圳火炬传递如同幕天席地“科技秀”

目不暇接的
11-03 09:27
摘要

火炬在人类手中传递千年,象征着文明与精神的传承。而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赛段的火炬传递现场,这段古老的仪式却充满了“未来感”——火炬不仅在一位机器人手中传递,更由直升机护送跃上天空。

火炬在人类手中传递千年,象征着文明与精神的传承。而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赛段的火炬传递现场,段古老的仪式却充满了“未来感”——火炬不仅在一位机器人手中传递,更由直升机护送跃上天空。

从莲花山公园到前海国际会议中心,

在这场由机器与人类

共同完成火炬的立体接力中,

深圳不仅尝试融汇历史纵深、

展示城市发展的最新面貌,

也为自己勾勒出了一幅

色彩鲜明的科技肖像。

▲深圳市民广场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开幕现场。

人形机器人担任“0号”火炬手

11月2日9时,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深圳、香港、澳门、广州四城同步开展火炬传递,共设火炬手200棒,每个城市跑动50棒的火炬手。

参与传递的火炬手中,人形机器人“夸父”作为“0号”火炬手,完成了第二棒与第三棒之间的火炬传递。

和以往机器人出场不太一样的是,这次“夸父”是在现场独自完成火炬传递任务的。

没有技术人员陪跑,也没有遥控器现场控制,这台由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机器人,手握重达1.6公斤的火炬,与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双金牌于洋接棒后向前稳定奔跑了约100米,顺利将火炬传递给“手搓火箭”的深圳高中生王裕宁。

据乐聚方面介绍,“夸父”作为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在本次火炬传递中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此前,乐聚联合哈工大、通研院,优化了机器人跑步的运动控制算法,可显著提升其抗扰性及复杂地形适应性,让机器人即使在单手负重1.6kg的情况下,也能稳定流畅、动作自然地拟人奔跑。

另一方面,此次“夸父”能够独立完成全流程任务,得益于中国移动5G-A网络实时回传机器人第一视角的高清画面,利用5G-A网络的低延时和高带宽特性,实现了视频流和控制流的实时双向传输。也就是说,5G-A网络为机器人构建了一条信息的“高速公路”,这让技术人员无需实地陪跑,也能实现对机器人精准的远程控制。

▲“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与现场市民互动。图源: IC photo

乐聚通研工程师吴嘉阳向记者表示,远程遥控是对机器人未来应用场景的一种铺设。

“这次火炬传递是5G-A技术的一个初步的验证,未来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产业任务中,以后在空调房里就可以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户外作业。”谈及技术的应用可能性,吴嘉阳兴奋地说道。

“创新之城”背后的造梦者

人形机器人之外,灵锶智能研发的D50型机器狗也成为火炬传递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这款重型智能机器狗身背十五运吉祥物,将吉祥物玩偶交给火炬手。这也是机器狗第一次参与大型体育赛事活动。

除了机器人本身,火炬手队伍中还有来自机器人领域的深圳本土企业负责人。

入选十五运深圳赛段火炬手,越疆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刘培超表示非常激动。从十五运启动筹备开始,越疆科技便积极与筹备组沟通,探讨如何让更多适配的科技产品支持全运会。

▲第十五棒:越疆科技创始人、董事长,中国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军企业,曾获中国青年创业奖——刘培超

刘培超在采访中透露,在十五运闭幕式上也将有越疆机器人出场。他表示,希望科技创新元素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全运会里,让观众感受到体育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今年是越疆科技成立十周年,也是我在深圳创业的第十年。”刘培超说道,“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见证它的发展。越疆科技从最初的5人小团队成长为上市公司,协作手臂的出货量在国内排名第一、全球第二。这些成就与深圳的创新环境密不可分,我们与城市共同成长。”

自变量智能科技创始人、CEO王潜也对入选十五运深圳赛段火炬手这件事倍感荣幸。随着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机器人出现了大量的创新和进步。王潜表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能够像人类一样具备完善的运动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的表现。未来自变量机器人也将更加注重机器人“有用”方面的表现,真正意义上推动机器人走进千行百业。

把火炬“送上天”

此次深圳赛区火炬传递路线总长45公里,其中跑动约5公里,空中传递约40公里。

在火炬手们完成长约1公里的陆路传递后,火炬随直升机起飞西行至前海石公园桂湾段回归陆路传递。火炬空中接力的这部分,正是由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全程执飞。

十五运首次明火上机,既要保证飞行绝对安全,又要让火炬传递环节精准、顺畅,还要兼顾活动的仪式感,并不是一件易事。

十五运火炬传递空陆执飞机长、中信海直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张瑾向记者介绍,此次飞行任务筹备周期前后约8个月,各类调试进行了12轮。直升机上配备了专门的消防和安保人员,以及专业的灭火设备,此前也联合消防战训处多次测试演练,民航局和空管单位在安全标准把控、空域协调等方面的全力配合,多方协作才保障了飞行的顺利完成。

作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深圳将“低空”视为城市宝贵的战略性自然资源。日前,全国首个针对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的市级专项规划《深圳市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布局规划(2026—2035年)》正式印发实施,到2035年将科学布局与有序落地超1500个起降点。截至目前,深圳已集聚19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2024年低空经济年产值超过900亿元,形成全球领先优势。

将火炬的火种收进火种灯,让火炬随直升机从莲花山公园出发,飞越深圳的山脊与海岸,环绕前海、眺望香港,观望这座“未来之城”的无限生长,毫无疑问是深圳一次大胆的且颇有深意的尝试,更是深圳作为低空经济创新城市的具体实践。

火炬传递结束后,港澳广深四城的火种已于2日下午汇聚广州,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融火仪式,为11月9日晚开幕式主火炬点燃做准备。

从南海1500米深海处采集的“源火”,在机器人、直升机和各行各业火炬手的传递下,最终将在全运会开幕式现场绽放。

统筹丨胡 文

采写|刘惠敏 张俊达

编辑丨梁 煖

(作者:目不暇接的)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