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梁晓声、王干作客西丽湖大讲堂,对谈“文学与生活”

曾贤平
11-01 23:58
摘要

知名作家梁晓声、王干作客西丽湖大讲堂,对谈“文学与生活”

11月1日,新一期西丽湖大讲堂在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期讲堂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邀请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知名作家与评论家王干开展了一场关于文学与生活的深刻对话。

“梁老师可以用三‘者’来概括,生活的勇者、生活的记者、生活的智者。”在对话访谈的开场介绍时,王干说,作为“生活的勇者”,梁晓声老师始终秉持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担当,在创作中直面现实,不回避矛盾,其文字中贯穿着一种可贵的正义感与道义力量。作为“生活的记者”,他以笔为镜,深刻记录了数十年社会变迁中普通人的命运轨迹与情感波澜,为巨变的时代留下了鲜活而厚重的档案。作为“生活的智者”,他的作品超越了简单的记录,蕴含着对人生、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温情关怀。”王干进一步阐释道,文学的价值正在于此——“给人以力量,使人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给人以智慧,助人在纷繁世相中明辨方向;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让人们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有心头的亮光。”

在简短的开场白之后,梁晓声围绕“阅读对人生的影响”与“我为什么写作”展开了深情而恳切的阐述。他没有高谈阔论,而是通过分享个人成长中的几个关键片段,将大家带入他的文学和生活世界。

“让我爱上阅读和写作,是因为小时候看小人书,这是我成长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回忆起来是很温馨。”梁晓声回忆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书籍如何为他打开了通向广阔天地的窗口。“那时能找到的书很有限,但每一本都像一束光,”梁晓声认为,阅读在青少年时期,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在构建一个人的精神骨架,塑造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教大家分辨善恶、体察美丑。

谈及“我为什么写作”,梁晓声的答案朴素而深刻。他坦言,写作于他,并非一种职业选择,更多是内心积郁情感的自然流淌,是面对时代与个体命运时一种“不得不”的表达冲动。“我看到普通人在历史浪潮中的挣扎与奋斗,感受到他们的善良、坚韧,也体察到他们的无奈与悲欢。这些人和事在我心中盘旋,催促着我必须把他们写下来。”

“我以前常说,我是一名街头巷尾的‘老面点师傅’,保证‘食材绿色而环保’,如今,我认为自己也是一名在街道巷尾画像的人,为矿工为快递小哥,为四处谋生的人,为他们画像,这样我又心安、又愉快、又幸福。”梁晓声表示,接下来,他计划把这样的人物写进他的作品中。

对话访谈尾声,王干对梁晓声的分享进行了总结与升华。“梁老师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他动情地说,“他的作品和他的为人,都体现了正直、善良、勇敢、光明这些珍贵的品质。一个好作家之所以能持续赢得读者的热爱与尊敬,绝非偶然,其背后必然有深刻的内外原因。内在的,是他对人性深切的关怀、对艺术不懈的探索、对真理执着的坚守;外在的,则是他的作品真正触动了时代脉搏,回应了人民心声,提供了能够慰藉心灵、启迪思想的精神资源。”

活动结束前的互动环节,多位读者就忙碌生活中如何从文学中汲取力量、如何更好阅读等问题与梁晓声进行交流,相关疑问得到了真诚而精彩的解答。

深圳晚报记者 曾贤平


(作者:曾贤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