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湾开放海域试验区正式运营 多款海洋硬核装备昨亮相

10-31 10:48
摘要

30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大鹏分会场暨大鹏湾开放式海域(南澳)海测推介活动启幕,70余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齐聚深圳南澳,让畲吓湾4平方公里的海域化身为“海洋科技实景试验场”。

▲工作人员开展新型不锈钢耐腐蚀性测试。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31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魏羽辰)“天上的无人机让一让,水面驻留无人机准备起飞!”随着优纪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指令,一架空海双域作业的无人机腾空而起,精准将浮标放置到海面标定位置。昨日(30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大鹏分会场暨大鹏湾开放式海域(南澳)海测推介活动启幕,70余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齐聚深圳南澳,让畲吓湾4平方公里的海域化身为“海洋科技实景试验场”。

“水池造得再好,模拟环境再真,都不如真的下海试试。”深圳市海洋声光探测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剑平说。当日9时,近20款海洋科技产品齐聚畲吓湾,水生态环境多模态监测系统实时捕捉海洋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监控平台和仪器的运行状态,同步获取水域温度、盐度、溶解氧等数据;海底实时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如同“水下直播间”全天候实时呈现海底珊瑚、渔礁情况。

从海博会上静静等待观赏的展品,到此刻活跃在水中的“工作人员”,海洋科技产品在真实海域中真正“活起来”,两栖跨介质无人机、新能源电动舷外机等海洋创新科技纷纷进入测试队列,智能电动水翼板、冲浪板等海洋智能运动装备在浪涌中稳定完成各种极限动作。

▲工作人员演示两栖无人机。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现场一艘红色无人船引人注目,在“候场”时就已经在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机身在海水中自主浮动航行,智能、精准巡逻监测,高效回传各项水质数据。有了数据,一张详细可量化的海洋数据地图就铺展开来。“从数据集成,到发挥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云计算的作用,这些都是深圳的‘强项’,例如现在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照片,就是机器人在水下拍摄的,而且每一台下水的仪器内部,就有一台小型计算机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后的数据就可以通过5G云端传回陆地。”李剑平介绍。

目前,大鹏湾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土洋、畲吓湾开放式海域试验区已正式运营。其中,畲吓湾开放式海域试验区属于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一区范围,面积约4平方公里,水深约为3-8米。试验区内规划有科普研学区、多功能平台,可开展海洋原位仪器、感知探测类设备、小型智能船艇、智能水下装备等水下、水面仪器装备的测试,能为海洋装备、海洋生物、智慧海洋等产业提供关键技术验证与孵化服务,目前已面向全国涉海科研企业开放试验预约。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海洋水动力中心主任陈汉宝表示:“大鹏新区和南澳海域的综合条件是开展海洋科技试验的理想场所。今天的活动为行业同仁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台。接下来我们团队也计划在南澳畲吓湾开放式海域试验区对海上光伏等技术开展海测试验,为优化海上平台供电模式等关键需求,提供创新、高效解决方案,推动海洋能源利用进步。”

编辑:单铭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