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接到市民周先生(化名)报料称,他在贝壳找房通过虚拟号码向中介咨询后,持续收到房产中介拨打他个人号码的骚扰营销电话,让他感到非常困扰。“贝壳找房所宣称的隐私保护措施,似乎并没有真正保护到用户的隐私。”10月30日,贝壳找房客服回应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称,已经记录相关情况,会安排专人回复。截至发稿,记者暂未收到任何回应。
线上隐私咨询,电话号码却被泄露
“我明明用的是虚拟号码给中介打的电话,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真实号码?”周先生告诉记者,10月下旬,他通过贝壳找房APP寻找杭州的房源,看到一个比较心仪的房子后,他使用虚拟号码联系中介了解情况。最终,综合多种因素,他并未选择该房源。

下面为周先生拨打的虚拟电话,上面是中介用个人电话拨打周先生的私人电话。受访者供图。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几天后,他便陆续接到多个房产中介的营销电话,均是询问他寻找房源的情况。有些电话没有接听,对方甚至直接根据电话号码添加他的微信。频繁的来电让他不堪其扰,也对贝壳找房平台的隐私保护机制产生质疑。
周先生称,他在贝壳找房APP曾向多位中介咨询杭州某小区的情况,但均未透露自己私人电话。“前两天通过平台提供的虚拟号码,我给其中一位中介打电话咨询,聊了大概十分钟,中间没有透露过我的真实号码,在整个咨询中,我也没有任何授权。”周先生说。在拨打隐私电话前,贝壳找房APP的弹窗清楚地显示“您的号码将会被加密后呼出,对方看到的是虚拟号。”

贝壳找房APP的弹窗提醒。受访者供图。
根据周先生提供的截图和聊天记录,在结束咨询之后的第二天,周先生便陆续接到了多个中介打来的营销电话。其中一名中介在拨打电话未被接听后,多次尝试通过电话号码添加周先生的微信。周先生通过好友请求后,质疑中介如何拿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后者则声称是从同事处获取。在周先生再次质疑来源后,该中介没有继续回复。
怀疑自己隐私泄露,周先生便向贝壳找房客服咨询。根据周先生提供的电话录音,客服回应称,只有在经过客户授权后,中介才能知道客户的真实号码。“如果是用虚拟号码给中介打电话的,他们(中介)也只能看到虚拟号码。”此外,经该客服查询,确认给周先生多次打电话的个人电话号码属于贝壳找房杭州线下门店的某员工。对于周先生个人号码泄露的情况,客服回应称,会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曾多次被点名,贝壳找房涉隐私投诉不断
记者查询发现,周先生遭遇的情况并非个案。在黑猫投诉等平台,有多名用户称也遭遇了类似的事情。有网友表示,“我在2025年10月25日19:40登录贝壳找房搜索装修信息,19:49就接到电话询问我是否需要装修,个人隐私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被泄露,让我感到被冒犯。”还有网友称,“无缘无故接到了房产中介的电话,销售说是贝壳找房推送的,这也太无法无天了,违法泄露我的电话。”
公开信息显示,贝壳(BEKE/2423.HK)是链家集团于2018年4月推出的技术驱动型居住服务平台,中文名“贝壳找房”。2020年8月13日,贝壳找房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是中国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2022年5月,贝壳又以“双重主要上市+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港交所。其2025年第二季度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贝壳净收入为260亿元,同比增加11.3%;净利润为13.07亿元,同比下降31.2%;经调整净利润为18.21亿元,同比下降32.4%。

2022年5月公布的部分违法移动应用。图源: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2025年2月,公布的部分违规移动应用。图源: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作为房地产服务行业的头部企业,始终伴随着贝壳找房的是争议不断的隐私泄露问题。早在2022年5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就公布了18款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的移动App,其中贝壳找房APP因“未向用户明示申请的全部隐私权限,涉嫌隐私不合规”被点名。2025年2月,《贝壳找房|二手房新房租房装修》(版本9.91.2,微信小程序)再次被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点名,涉嫌“因个人信息处理者未能根据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信息种类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等,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报道显示,为推动房地产经纪服务加快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贝壳自2024年起率先推行“电话营销,扰一赔百”服务承诺,明确规定经纪人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拨打营销电话,一经核实即赔付100元。据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目前,该承诺已在武汉、西安、成都、深圳、杭州等城市上线,联合各城市本地的经纪品牌共同推进,覆盖近5000家门店及7万名经纪人。
为何周先生等市民仍面临隐私泄露问题?10月30日,记者联系贝壳找房客服了解情况。客服人员回复称,该问题将安排专人答复。截至发稿,记者暂未收到回应。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将持续关注。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