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18岁 VS 60岁,年龄对精子的影响有多大?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10-30 08:56
收录于专题:妇幼之声
摘要

生育力不分男女,都需要好好呵护!

以前总听家里长辈开玩笑

男人四十一枝花

女人四十豆腐渣

好像男性不管多大年纪

生育力都很“抗造”

哪怕到了五六十岁

照样能轻松当爸爸

女性却要追赶“黄金期”

这种想法改被打破啦!

男性精子也是有“年龄包袱”的

从生物学角度看,18岁男性与60岁男性的精子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精子质量变差

年轻男性的睾丸生精功能旺盛,通常拥有更高的精子总数、活力和正常的形态率。

这时候的精子,能穿过黏液往前冲,形态也规整,圆脑袋、长尾巴,没什么“歪瓜裂枣”,一看就是“能干活的料”。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40岁以后,睾丸功能逐渐减退,精子活力(前向运动能力)和正常形态精子的比例通常会呈现下降趋势。

😈遗传物质完整性不同

这是最关键的差异点。

精子是通过精原细胞不断分裂产生的。男性在18岁时,其精原细胞分裂的次数远少于60岁的男性。

随着分裂次数增加,DNA复制过程中出现随机错误的概率也随之上升。

●基因突变(de novo mutations):研究发现,父系年龄是子代新发单基因突变的最主要因素。高龄父亲精子的DNA中,单个碱基发生突变的累积数量会显著增加。

●表观遗传改变:年龄会影响精子DNA的甲基化模式等表观遗传标记,这些改变可能调控基因的表达,并与后代长期健康相关。

😈对宝宝的健康有影响

别慌!只是“风险变高”,不是“一定会出事”。

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较高的父系年龄与子代某些疾病风险的轻微升高存在统计学关联,但不是说每个高龄爸爸都会遇到。比如:

●神经发育障碍:如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某些遗传综合征:如软骨发育不全等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发生率会随父亲年龄增加而升高。

虽然这些问题和父系年龄有点关系,但绝大多数高龄爸爸的宝宝,还是健健康康的。

咱们了解这些,不是为了否定“男人四十当爸”,而是为了更科学地规划——想晚育,提前养好习惯,让精子“状态好一点”。

怎样做精子才能

活力满满呢?

不管你是18岁还是60岁,想让精子保持好状态,没有那么复杂,做好这3件事就够了——

✅少遭罪:少抽烟喝酒(烟酒会让精子变畸形),别长期泡温泉、蒸桑拿(高温会杀死精子),也别久坐久站(很闷);

✅开小灶:多吃鸡蛋、瘦肉、深海鱼(补优质蛋白),别熬夜(精子也得睡“美容觉”);

✅多活动:每天跑跑步、打打球,活动起来,身体血液循环好,精子也更有活力。

生育从来不是某一方的事

不论男女,年龄增长和不良习惯

都会影响“生命种子”的质量

更懂自己的身体

以后不管啥时候备孕

都能更有底气~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