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29日讯(记者 童小晋)在不久前结束的演出中,出生深圳、95后国际钢琴家罗维与美国历史悠久的Quad City交响乐团联袂呈现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这个优雅的东方身影,是演出中的一抹亮色。
音乐会上,罗维倾情演绎了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蜚声世界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她的演奏时而蕴含着雷霆万钧的力量,时而又温情脉脉宛如挪威的清晨,通过非凡的掌控力与精湛的表现力征服了现场观众。

梦开始的地方
深圳,是罗维梦开始的地方,在年幼的时候,就与俄罗斯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罗维的父母从小带她去看深圳大剧院引进的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等,深沉浓郁、富有悲剧色彩的俄罗斯音乐,在她年幼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8岁那年,罗维生了一场重病,妈妈遵医嘱不让她弹琴直至完全康复,“那一刻,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罗维说,“那时我才明白钢琴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下定了决心,长大后要成为一名钢琴家。”
从此,年幼的罗维练琴更有动力了。她坦言,自己也想像其他孩子一样出去玩。但是她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

在光鲜亮丽的演出生涯背后,也蕴含着不为人知的伤痛。罗维在高强度的练习之后,手部、前臂会疼痛,需要时常冰敷。为了让自己的肌肉力量能够更好地驾驭高难度的钢琴曲,她至今也保留着健身和举铁的习惯。
挑战音乐的高峰
从小好强且不服输的罗维,热衷于挑战各种高难度的曲目。“我喜欢挑战。”罗维说。
如果老师给其他孩子布置5首曲子,她就得想办法让老师给自己布置9首、10首。这种“爱啃硬骨头”的精神,或许正是罗维区别于其他钢琴家的法宝。
11岁,在一个月之内,罗维获得波兰23届肖邦青少年钢琴大赛、德国法兰克福第二届拉赫玛尼诺夫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两场比赛完全不同的主题。被上海音乐学院推荐去见当时上海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汤沐海。汤沐海听完她的演奏后说:“你相信我,你非常适合《普罗柯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一个多月后我们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开幕音乐会上演出。”

得到这个机会后,罗维兴奋地打开了琴谱,当即就被眼前密密麻麻的音符震撼到了,但是她没有被这个挑战吓退。那个暑假,罗维基本没有出过琴房,家里来的最多的人是修钢琴的技师,一周要来五趟。当时的她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将这首曲子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我现在还存着当时的视频,觉得自己胆子真是大啊,”罗维笑着说,“可能世界上都没有年纪这么小的钢琴家,去弹奏这样的一个高难度的作品。”
Z世代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位95后的青年钢琴家,罗维身上有着Z世代特有的创新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她不满足于古典音乐的传统演奏,渴望用音乐表达自我、连接时代。而这也恰好与深圳“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不谋而合。
近几年,罗维发起多轮独奏音乐会的巡回演出,每一轮的主题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冰火之歌”巡演是希望在困境之中,音乐能够给人们带来力量;“凝望东方”巡演则是探索与歌颂东方文化对外国音乐家们的创作启迪与存在其中的文化互望;“穿越风暴”是试图解决女性在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希望能够通过音乐传递一种价值观,或者能够传递我的一些想法。”罗维说。
罗维也不惧“玩转跨界”。她和腾讯合作专辑,拍摄短片《琴键》,也尝试了不少“第一次”。第一次当出品人、第一次当编剧、第一次当主演、第一次为电影短片配上自己演奏的音乐……在电影短片中,还呈现不少罗维自己创作的诗歌。罗维与深圳交响乐团、林大叶指挥录制的四首大型俄罗斯协奏曲双CD,也将与电影一同发行。

“我经常告诉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你没有资格去懈怠。”罗维说。“这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时代,如果我们年轻一代的音乐从业者,不做出一些改变和尝试的话,是随时会被淘汰的。”
尽管从小留学,日常生活也需要做“空中飞人”,奔波于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地,举办一场场演出,深圳依然在罗维心中占据着一块最柔软的地方。在她看来,深圳给了年轻音乐人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机会,也给了她许多支持和鼓励。
每当她踏上这片土地,总是会感到温暖和亲切。罗维还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广东美食,这是她心中无法磨灭的一抹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