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尿不尽… …这些被许多男性视为“年纪大了正常现象”、“身体机能老化”的症状,可能是前列腺癌的警报。
每年的10月28日为“世界男性健康日”,今年的中国主题为“男性健康主动管理,幸福生活共同守护”。当日,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牵头,联合肾内科及生殖医学科,携手深圳市新华医院,依托深圳市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一高水平科研与临研究床平台,共同举办“世界男性健康日”大型义诊活动,旨在唤起深圳市民对男性健康的关注,普及泌尿系统疾病防治知识,将优质医疗服务资源送至市民身边,为男性健康打造“一站式”守护。
七旬老人夜尿增多,确诊前列腺癌
半年前,70岁的郑先生(化名),有个“难言之隐”:尿频、尿线变细、排尿无力等症状,每晚要起夜一两次。像很多中国男性一样,他认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迟迟不愿就医。
直到最近一次常规体检发现,他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数值高达42ng/ml,超过正常值10倍,这才引起重视。在家人催促下,他来到北大深圳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毕良宽的门诊。
接诊后,毕良宽团队为他安排了核磁共振(MRI)、穿刺活检等一系列精准检查。MRI提示,他患有“前列腺癌可能”,且PI-RADS(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高达5分,属于“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最终,通过超声造影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这一“金标准”,郑先生被确诊为“前列腺腺癌”,属于高危前列腺癌,且肿瘤可能侵犯前列腺外,但暂未明确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
机器人辅助手术,实现患者“全程管理”
确诊,只是第一步。而郑先生的情况面临两大治疗难题,一是需明确肿瘤是否已经转移,高危前列腺癌极易发生淋巴结或骨转移,若已广泛转移,则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二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要最大程度保留其排尿控制和性功能,这对手术的精度要求极高。
面对挑战,泌尿外科团队依托三项前沿技术,为郑先生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一是通过超声造影引导穿刺,精准锁定了穿刺靶点,提高确诊 “命中率”;二是利用PSMA PET-CT这项前沿影像技术,“火眼金睛”追踪微小的转移灶,明确无远处转移;三是实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有了机器人的辅助,能在骨盆深处完成比人手更稳定、更精细的分离与缝合,为术后快速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郑先生的康复,更是一场贯穿全流程的“全程管理”。术前,护理团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预康复计划”,提前进行 “练肌肉”,为术后尿控恢复打基础;术中,团队遵循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通过优化麻醉方案、控制术中出血等方式,减少术后痛苦;术后,团队制定个性化方案,帮他找回 “尿控自由”,重拾生活尊严。
在“全程管理”理念下,郑先生恢复迅速,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床活动,约一周就基本实现“尿控满意”。术后6周复查,他的PSA已降至理想水平。
“感谢医生护士,不仅切除了肿瘤,更保住了我正常生活的尊严。”郑先生感慨道,“现在我才明白,身体发出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多学科联合义诊,打造“一站式”健康守护
男性健康,尤其是泌尿生殖系统健康,是衡量一个家庭乃至社会幸福感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社会角色、传统观念等因素,男性往往对自身健康问题关注不足,容易延误。
“多机构、多学科协作(MDT)” 是本次义诊活动的一大亮点。活动当天,来自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新华医院、坪山区人民医院等三家医疗机构泌尿外科、肾内科及生殖医学科的十余位资深专家,免费为市民提供面对面的专业咨询、体格检查、健康宣教,以及免费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快速检测、血压、血糖测量等服务,专家们耐心解答市民的各类疑惑,提供个性化的疾病防治建议和生活方式指导,真正做到将健康福利落到实处。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只需要抽一毫升血液即可进行前列腺癌早期筛查,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主要的检测手段之一。义诊现场,免费为40位市民进行了免费PSA检测,发现异常指标1例,已指导到医院进一步就诊,同时给有需要的群众监测血压、血糖、完成健康宣教100余人次。
深圳市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毕良宽介绍,泌尿系统与肾脏健康密不可分,北大深圳医院泌尿外科及生殖医学科在前列腺疾病、泌尿系肿瘤、男科等领域的诊疗水平位居华南前列,肾内科则在慢性肾脏病管理、终末期肾病治疗等方面经验丰富,此次多学科专家联合义诊,为男性提供了从“下水道”到“过滤器”的全方位、闭环式健康评估,打造“一站式”健康守护。
高水平研究平台赋能,优质医疗下沉基层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6日,在“世界男性健康日”到来之前,深圳市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市泌尿系统疾病临研中心”)还联合其东部分中心坪山区人民医院、龙华区幸福里社康中心开展了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送去健康“大礼包”。
市泌尿系统疾病临研中心,是经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认定的高水平医学研究平台,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重点围绕机器人手术、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男科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和疑难肾脏疾病等六个方向开展多中心高质量临床研究,致力于推动深圳市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2025年10月15日,市泌尿系统疾病临研中心东部分中心在坪山区人民医院揭牌,在平台的赋能下,将有力推动全市泌尿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和防治能力的整体提升,造福广大深圳市民。
今年的系列活动,不仅是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是公立医院践行社会责任、服务百姓健康的生动体现。通过高水平研究平台赋能,多学科联合,优质医疗服务正不断下沉至社区,增强居民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男性健康不是‘男言之隐’,应该被科学、坦然面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不仅解决市民当下的健康困惑,更重要的是传播‘主动健康’的理念。”毕良宽表示。未来,将依托市泌尿系统疾病临研中心,持续开展义诊、免费前列腺癌筛查等惠民活动,不断完善深圳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体系,为建设“健康深圳”贡献力量。
【特报新闻+】
50岁以上男性每年要做一次PSA检查
作为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的年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以上其发病率呈指数增加,60岁至70岁是发病高峰期。毕良宽介绍,许多前列腺癌早期症状隐匿,易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混淆,很难引起重视,从而容易忽视病情。临床数据显示,约50%的前列腺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若前列腺癌早期被发现,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患者生存率甚至可以达到100%。郑先生这一案例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价值的完美体现。因此,重视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治非常重要。
对此,他建议:50岁以上男性,应将PSA检测纳入年度常规体检。如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建议从45岁开始筛查。一旦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排尿异常,请务必及时就医,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报。前列腺癌并不可怕,科学应对是关键。
编辑 李璐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