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亭社区非遗传承项目收官:民俗雅韵连民心,传统节日润社区

朱佳若
10-29 10:04
摘要

2025年,梅亭社区党委以“传承非遗文化,点亮民生微实事”为主线,继春节、元宵活动后,接续推出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四大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打造贯穿全年的“非遗传承系列活动”。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29日讯(记者 朱佳若)2025年,梅亭社区党委以“传承非遗文化,点亮民生微实事”为主线,继春节、元宵活动后,接续推出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四大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打造贯穿全年的“非遗传承系列活动”。通过“民俗体验+邻里互动+民生关怀”模式,让居民在手工制作、游戏互动、文化探索中感受传统魅力,更以“小实事”传递“大温暖”,成为社区治理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妙趣端午,一起放‘粽’吧!”:传统习俗搭起连心桥

活动以“非遗手作+爱心传递”为核心,开展投壶竞技、艾草香包DIY、龙舟挂饰制作等活动。居民在巧手下将艾草、薰衣草等草药装入香囊,把竹编条、五彩绳编织成迷你龙舟,更有包粽子能手现场教学,新手与老手协作互助,欢声笑语中诞生的不仅是民俗手作,更有邻里间的默契与温情。让“舌尖上的端午”化作“心间的暖意”,实现传统文化体验与民生关怀“双落地”。

“七夕乞巧思古韵,诗情花意话传承”:浪漫民俗激活社区活力

七夕“鹊桥相会”活动聚焦单身群体社交需求,“默契考验+手工传情”打破陌生壁垒。“默契大考验”游戏中,居民组队答题,在“牛郎织女传说”“乞巧习俗”等知识互动中拉近距离;手工区里,扭扭花束DIY成为“破冰神器”。活动不仅让传统“乞巧”习俗焕发新趣,更搭建起社区社交平台,用“民俗牵线”破解现代邻里“相见不相识”难题。

“月是天上圆,情是梅亭浓”:非遗技艺点亮文化自信

中秋游园会以“非遗新体验”为亮点,推出“烧箔画DIY”与“花草灯笼制作”特色环节。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居民手持金箔,在画框中勾勒中秋意象,感受这项古老工艺的细腻与庄重;花草灯笼区,家长与孩子协作组装竹骨、粘贴干花。同步开展的冰皮月饼制作活动,让居民在揉面、包馅中重拾“家的味道”。

“敬老爱老,情暖重阳”:敬老爱老续写非遗温情

作为系列活动收官之作,重阳“插花寄情”主题活动以传统花艺为载体,深度融合“祈福、延寿”的节日寓意。社区特邀专业花艺师现场授课,指导居民将花材与叶材搭配,通过修剪、错落插制,创作兼具层次感与节日氛围的插花作品。活动现场,老人们在指尖翻飞中感受传统插花的美学精髓,原本普通的花材在巧手下幻化为寄托安康祝福的艺术作品。让居民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民俗的理解,以花艺为媒介传承敬老爱老的美德。

从端午的艾草香到重阳的菊花韵,梅亭社区以四季民俗为笔,以民生关怀为墨,在社区画布上绘就了一幅“传统文化有活力、邻里关系有温度、民生服务有精度”的和谐画卷,为城市基层文化治理提供了生动样本。

记者:朱佳若 审核:唐娜 校对:王容 责任编辑:战旗
(作者:朱佳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