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5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家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城拉开帷幕。本届论坛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区政府共同承办,活动为期两天,按照“1+6”模式,举办1场开幕式+6大板块共14场活动,本届论坛主题为“AI赋能城市绿色发展”。
论坛开幕式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秦黎明在致辞中表示,广东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张华表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和创新之城,深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以先行示范的标准,率先探索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系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全球领先的绿色建筑集群,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

重磅绿色成果密集发布彰显示范引领效应
28日上午开幕式上发布了一系列绿色低碳领域的重大成果。其中,《2025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围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大领域,对深圳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与成效进行展示。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成果》、《粤港澳大湾区电化学储能碳足迹白皮书》等碳足迹系列成果的发布,标志着大湾区在企业出海,规则标准输出,应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以及推动区域协同降碳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除此之外,还进行了“2025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及“2025年深圳市ESG实践先锋企业典型案例授牌仪式”,莲花山超级充电站、丽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城市微农业立体可食用景观零碳项目等10个项目获颁2025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置地控股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获评2025年深圳市ESG实践先锋企业典型案例,展示了企业在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优化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专家畅谈实现“双碳”目标与绿色转型新解法

在主旨演讲环节,怀柔实验室主任汤广福发表了题为“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路径与关键技术”主题演讲。他指出我国能源发展还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多、灵活调节资源有限等挑战,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主要路径包括大力发展“风光”,发展灵活性的煤电,深化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推动氢能发展,协同发展其他能源等。谈到新型能源的关键技术与前沿技术时,汤广福建议要重视突破深远海风电+新型光伏关键技术、灵活燃煤发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新型电网形态+新型电力装备、氢能+新型储能、供需互动+数字化技术等。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成会明在“超大城市碳中和绿色技术及展望”主题演讲中指出“城市碳排放是能否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推进城市碳中和,要特别关注新能源的利用、工业低碳工艺的变革、低碳或零碳建筑的建造,以及绿色交通的构建。

英国标准协会(BSI)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石慕澜博士从国际标准的视角,围绕“以国际标准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净零排放路径”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为政府和企业应对全球绿色规则挑战、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宝贵参考。

在高端对话环节,聚焦“亚太绿色转型的协同之路:从政策创新到技术落地”主题,邀请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东亚和东北亚次区域办事处副主任、高级经济事务官员里卡多•梅西亚诺(Riccardo Mesiano),深圳市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链党委第一书记余璟,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与财政部能源顾问贾沃希尔•尤拉耶夫(Javohir Jurayev),亚洲理工学院环境资源与发展学院教授维拉斯•尼蒂瓦塔纳农(Vilas Nitivattananon),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亮进行圆桌对话。
论展结合、以展招商 “碳寻新未来”
按照“论展结合、以展招商”思路,龙岗区以产业思维策划了绿色低碳龙岗“主场展”“主场秀”活动和招商投资对接会,为企业搭场景、找商机、促合作,展现龙岗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碳寻”。
聚焦新市政、绿色低碳、AI领域百家企业的137款产品,“碳寻新未来——2025深圳国际低碳城龙岗场景展”同期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举行。全景式呈现深圳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技术积累、创新实践和宏大愿景,全方位展示在“场景如何赋能、生态如何集聚”这一产业命题上的“龙岗思考”与“龙岗范式”。

当天下午,一场聚焦绿色创新的“湾区T台龙岗新秀”——2025深圳龙岗“三新三首”秋季发布会闪亮登场。开场,领益智造机器人“家族”以一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千手观音舞亮相。机器人凭借3D视觉引导与七轴双臂协同技术,精准复现传统舞蹈的韵律之美,呈现一场赛博美学表演。
“千手观音最难的是节目编排,它的双臂协同比起单臂更为高效,在动作自由度上有更大提高,未来在工业和家庭场景应用上会起到很大作用。”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余雷向记者解释。他表示,通过这些年的技术积累,领益已实现用机器人去制造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希望在这一领域做出更多贡献。
紧随其后,三大未来主题秀轮番上演,三场“未来T台秀”串联起“我们的AI、家、城”,用沉浸式场景勾勒出未来生活的生动图景:
“遇见2030我们的AI”,演绎“全身智能”未来生活。护目镜化身“军人目光的科技铠甲”,AI熊猫带来有温度的互动陪伴,无电制冷纺织品实现“身体自带空调”,AR眼镜让听障人士“沟通无边界”……展现未来人与AI共生共融的关系。
“遇见2030我们的家”,看未来之家,不止于智能,更拥有个性与温度。这里有陪你聊天、帮你管家的“全能闺蜜屏”;有能发光导航的“夜行自行车”,还有让空调省电30%的“纳米材料”……家,从此更懂你、更好玩、也更节能。
“遇见2030我们的城”,看龙岗打造“AICity”的生动图景。一座会自我照料、精准服务、主动守护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剪草机器人自带“火眼金睛”,精准修剪不越界;更有服务与工业机器人,更在接待、搬运、精密制造中展现“中国智造”的硬实力。整座城市,因AI而更高效、更安全、更优雅。
四家企业负责人携创新成果登台,在聚光灯下揭开科技的神秘面纱——从“上太空”的特殊材料,到解决电量焦虑的发电技术;从超低能耗、超强算力的光子芯片,到守护家庭健康的空气净化设备,全方位展现龙岗产业的“创新浓度”与“科技高度”。
“AI的尽头是能源。AI技术与产品的广泛应用,海量的移动智能产品需要更加便捷高效的能量补充方式,缓解充电焦虑。” 润世华集团与本数光能公司首席科学家童金辉在活动中首次发布了全球领先的“本数光能柔性钙钛矿电池”,生动解析“为何有光就能发电”。这是一款具备颠覆性特质的新产品,具有轻薄、可弯曲、弱光发电性能优异等核心特点。其厚度仅1.35毫米,比一张银行卡更薄,每平方米重量不到2.2公斤。在室外强光环境下,单块电池功率可达约12瓦,即便在室内弱光条件下也能持续稳定发电。
该电池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可广泛用于便携电子与移动能源场景。例如,可作为手机壳的“隐形备用电源”、嵌入汽车天窗成为“移动电站”,或集成于背包为笔记本电脑充电,真正实现能源供给从“固定电站”到“随身功能”的转变。在技术层面,团队成功突破了“柔性基底上钙钛矿高质量成膜”这一关键难题,并在短短两个月内将光电转换效率从9%提升至15%–20%以上。目前,企业已拥有10项钙钛矿核心专利,其中“薄膜制备工艺”为独家技术,使产品在效率、成本与工艺成熟度上均具备显著领先优势。
登上太空的月球车使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否想过,支撑中国空间站的关键技术,如今正悄然解决你手中手机的发热难题?深圳市优越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政现场解读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这一被誉为“工业粮食”的硬核材料,既承载着国家航天使命,也正从太空走向掌心,连接起大国重器与日常生活的科技脉络。张政介绍,铝基碳化硅作为新材料细分领域的高壁垒赛道,历经30余年的研发与工程化验证,目前已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该材料有望持续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与科技自强。
“光子时代”的来临,面对芯片物理极限,如何实现“换道超车”?深圳市中科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郑君雄在现场发布超高速光芯片与光引擎两款关键产品,解析其如何成为AI算力的“数据超级高铁”,引领下一代通信技术的竞争格局。“我们认为填补空白不是重点,我们一定要让中国的光芯片领跑世界,这才是终极目标。”郑君雄说。
他介绍,在同等的技术参数下,中科光芯的芯片功耗更低、成本更具优势,核心的驱动电流技术使得可靠性远超竞争对手。“我们的光芯片具备两个优势,工业类应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它更是机器人的‘眼睛’,中科光芯的核心技术能让前沿科技贴近百姓生活,非常适合走上‘湾区T台’这样的大众舞台。” 郑君雄相信,领跑世界的光芯片必将出现在中国、出现在深圳、出现在龙岗。
“对世界的好奇,是我最好的退休金。”在今天的湾区T台,深圳市康风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培这样回答“为什么80岁仍在创业”。14年前,因好友因空气污染不幸离世,时年67岁的他毅然创立康风环境,立志“让人们自由而健康地呼吸”。

从华强北借来的民宅实验室起步,他倾尽所有投入研发,在70岁时成功攻克“高湿度环境下去除低浓度甲醛”这一世界难题,研发出AOP-KF®固体碱材料,并获得中美两国发明专利。该技术将高级氧化工艺应用于空气净化,凭借远超国际标准的实测数据,赢得了上海三甲医院的信任。此后,康风技术从医疗空间走向更广阔天地: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保障多个场馆的空气安全,并逐步融入日常家居产品,让“健康之风”吹入千家万户。如今80岁的李国培,仍自称“80后”,活跃在研发一线,学习AI、尝试直播、跳国标舞。于他而言,年龄从来不是限制,热爱才是前行的动力。他以自身经历生动诠释:只要保持好奇与热爱,人生永远可以重新出发。
从太空材料到光芯片,四项创新共同勾勒出未来产业与生活的轮廓,一个更绿色、更智能、更健康的未来正由此发端。
当天下午,深圳国际低碳城C馆还举办了“2025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专场招商推介会”,在100多家绿色低碳企业代表见证下,10个优质项目集中签约,助力展呈技术成果转化为落地合作。
《新市政绿色智能体系建设白皮书》发布 提供“解题思路”
当天下午,龙岗区还重磅发布《龙岗区新市政绿色智能体系白皮书》,以新质生产力为底座,为破解传统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能较低、要素协同不足等痛点提供“解题思路”。
据悉,《新市政白皮书》核心聚焦“新市政换电、无人物流、低空经济、4T for Home”四大支柱,以“电力、运力、飞力、算力”为支撑,构建“4+N”新市政绿色智能体系,形成能量流、物质流、数据流循环发展的创新格局。
目前,龙岗区“新市政”体系已落地多项实践成果,初步建成“环卫换电”融合应用场景,实现环卫作业绿色化转型;搭建全域覆盖的运力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智慧运输效率;依托“空中高德”数字生态平台,构建空地一体数字地图和高密度飞行管理系统;即将上线发布龙岗数字生活空间APP,让市民共享数字时代红利。
而在展览外展区打造的全国首个城市级新市政能源系统实景沙盘,通过37家企业63个产品,将龙岗区前瞻性谋划的“新市政”体系,从蓝图变为可观、可感的城市级沙盘模型。
未来,龙岗区将持续推动能源、物质、信息要素的高效配置与融合创新,加快城市建设治理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现代化城市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岗方案”。
自2013年创办以来,深圳国家低碳城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吸引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与,成为展示我国落实“双碳”行动、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国际平台。自2015年开始,论坛致力于推动绿色技术落地,成就产业价值。今年,论坛继续举办绿色低碳技术路演及项目配对会,打造技术、项目与资本的“绿色对接场”,为全球绿色产业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晶报记者 李海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