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深圳先进院成会明:AI赋能四大领域,破解超大城市碳中和难题​​

刘娥
10-28 22:5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超大城市是碳排放的主战场,其碳中和之路必须依靠绿色技术突破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在2025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家低碳城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成会明指出,深圳的实践表明,通过AI等技术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四大领域的赋能,超大城市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并行不悖。​​

成会明援引数据指出,中国城市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高,高达85%。因此,超大城市的碳中和路径对国家整体目标至关重要。他以深圳为例,展示了绿色转型的可行性:深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其极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的能源结构。深圳通过打造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建设绿色工厂、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等举措,为同类城市树立了标杆。

成会明详细阐述了关键绿色技术的发展方向。在能源领域,他特别介绍了深圳在氢能、储能、太阳等方面的创新,如深圳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开展了海水规模化制氢的示范。在工业领域,他强调工艺革新,例如变革电池回收技术为直接修复回收,可极大缩短流程、降低能耗。在建筑领域,未来方向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特别是柔性钙钛矿光伏与建材的结合。在交通领域,除地面交通电动化外,低空经济的绿色化将是新增长点,依赖于高性能全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技术。

成会明还分享了AI技术的赋能作用。他以其团队研究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AI辅助全固态电池材料开发:通过机器学习智能筛选、机器人实验室进行高通量实验,构建“数据-模型-设计验证”的智能研发闭环,极大加速了新材料的研发进程。他指出,AI在可再生能源预测、电网优化、能耗管理等环节都能发挥巨大作用。他强调,AI赋能需要平台支撑,包括智能筛选、高通量合成、电池制造与测试等平台,从而系统性地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与落地。

(作者:刘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