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关于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其中,深圳“生命至上、接警即查”失联人员查找机制成功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深圳市公安局失联人员查找中心。
创新失联人员查找机制,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深圳
深圳作为超大型移民城市,人口总量大、密度大,非常住人口多,流动性社会特点突出,失联警情总量较多,亲属失联,特别是老人、小孩失联最牵动老百姓的心。然而,传统的失联人员查找模式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响应启动慢,人员失联24小时后才以“人员失踪”开始查找,易错失“黄金”查找时间出现意外情况;二是统筹力度弱,缺少部门强力统筹,基本各自为战,区域协作效率低;三是资源手段少,缺少技术支撑,面对特殊群体、特殊地点等极端情况,突破性手段不多。
2021年8月,深圳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成立失联人员查找中心,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公民权利”的法治理念,突破传统“失联24小时受理”的滞后模式,对失联人员警情创新推行“接报即查、秒级响应”机制,全力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家属权益,坚持不懈解决群众高度关注关切的人员失联难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好评,推动深圳公安在省委政法委组织的全省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中连续四年取得全省“双第一”的成绩。
专班运作、秒级响应,打造失联查找最强引擎
在查找实战中,深圳公安失联查找中心7×24小时专班化、实体化、专业化运作,并与110情报指挥中心、合成作战中心一体运作、一体管理。各区情指中心同步设立专班,建立“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失联查找架构,确保快速响应、上下联动、内外协同、落地找人。
为融合专业化手段赋能实战,深圳公安深度整合交警、视频、轨道等警种资源手段合成作战,推出创新“1+6+N” (以1起失联警情为核心,同步启动视频追踪、警用无人机巡航等6种手段,联动N方社会力量)查找模式,构建“全要素支撑、多元化参与、合成化攻坚”的立体找人网络,凝聚强大寻人合力,精准赋能找人实战。
今年4月10日早7时许,患有唐氏综合症的11岁男孩小思(化名)离家后走失,家属焦急万分。市公安局失联查找中心接报后立即启动合成作战(市、区、派出所三级联动),并通知公交、轨道交通分局等单位协同查找。合成作战大屏即时弹出来自公交、地铁、路面的37路公共视频画面。研判警力很快发现小思在某地铁站的踪影,经快速调派周边巡逻警力和地铁安保人员协同查找,从接警到在地铁站平安找回孩子仅用时18分钟。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充分体现了深圳公安针对失联人员“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联动查找体系的强大战力。
接警即查、有求必应,打造全维度寻人新标准
针对所有失联人员警情线索,深圳公安改变以往“失联超24小时才受理”“疑似被侵害才介入”等常规做法,坚持不分时间长短、男女老少、失联原因、人员国籍等“四不分”刚性标准,全部作为最高等级警情单列专管、即接即找。同时,针对报警人、失联人员分处两地等复杂场景,建立“首接即主责、跨域即联动”机制,一律先行受理,跟进负责到底。对非本地失联警情,通过跨省警务协作群渠道,联动属地公安机关同步落地找人。针对山、林、海、崖等复杂地理环境,灵活运用AI、多维数据分析、圈层递进排查等技战法,创新构建警用无人机“空中侦查、热源定位、应急通信”等多维作战模式,以最快速度、最强手段全力找回失联人员。
今年3月2日,20岁男子陈某某前往大鹏排牙山登山时与家人失联。当日23时20分许,市公安局失联查找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山林搜救”预案,部署龙华、大鹏警力,调派警犬、无人机等装备,联合公益力量连夜搜寻,现场人员克服天黑无路、无手机信号等不利条件,最终通过无人机热成像技术和搭载的扩音器循环播放呼唤语音,锁定了失足跌落在悬崖边大树上、双腿受伤无法动弹的失联男子陈某某。当被困数小时的陈某某用微弱的敲击声回应时,救援队员降索悬垂以“蜘蛛人”方式将其成功营救。
分级分类、一查到底,打造急寻专寻常寻新机制
近年来,深圳公安推出了黄金24小时“急寻机制”抢占先机,针对失联24小时内警情,综合各类资源措施,确保以最短时间锁定人员位置;推出超24小时“专寻机制”逐案攻坚,坚持以“命案标准”开展紧急专寻,调用警犬、无人机、搜救艇等专业设备,联动失联家属、社区网格、应急救援等力量全面提升寻人效率与群众信任度;推出积案旧案“常寻机制”长效清存,不论立案跨度长短、不论失踪时间长短,坚持“虽久必寻”“不抛弃、不放弃”,建立完善失踪人口数据库,常态化开通DNA比对寻亲绿色通道,一人一档一专班,逐案攻坚,力求让每一个失散家庭都能实现团圆梦。
今年1月16日,在市公安局失联查找中心,一起利用AI技术模拟人像最终找到失联人员的实践,让办案民警激动万分。21年前,深圳2岁男童陈某意外走失,因当时查找条件有限、侦查线索较少,未能第一时间找到陈某。此案成为办案民警的一块“心病”。但深圳公安从未放弃寻找,在采集其父母血样送检、收集照片、录入公安部失踪人口库后,先后前往20余个省市排查百余名疑似对象,但一直未能找回。21年后,警方将陈某幼时的泛黄照片,通过AI模拟出其22岁时的成年面容。当这张“未来面孔”与江西某地某户籍照片匹配度达98.7%,并经DNA准确比中后,认亲现场那声迟到了21年的“爸妈”,让所有见证者为之动容。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吴向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