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你想要的法律服务,这里都有!深圳法律服务博览会(2025)提供全面服务供给

晶报记者 吴欣 池婷/文 受访者供图
10-28 10:28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这场以“以法律创新保障科技与产业创新”为主题的盛会,以其全面而精准的服务供给,诠释了“你想要的法律服务,这里都有”的生动图景。

市民关于劳动纠纷的疑问,在AI终端上输入后即刻获得专业的解答指引;企业面临的“法律+财税+公证”综合难题,跨专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方案;面对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法律困惑,现场能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厘清迷津……10月25日至26日,深圳法律服务博览会(2025)如约而至,这场以“以法律创新保障科技与产业创新”为主题的盛会,以其全面而精准的服务供给,诠释了“你想要的法律服务,这里都有”的生动图景。

▲法博会现场

打破界限的 “法律服务共同体”

步入位于深圳会展中心的法博会展馆,一股跨界融合的气息扑面而来。眼前的法律生态早已突破单一职业的边界,形成律师、仲裁员、公证员、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司法鉴定人与法律科技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共同谱写的“法律服务交响曲”。

本届法博会在深圳市司法局指导下,由深圳市律师协会主办,联合多家行业商协会共同协办,同时得到相关仲裁机构、法律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打破了传统法律服务边界,构建多元联动、开放包容的法律服务体系。开幕式上,深圳市律师协会与香港律师会、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深圳国际仲裁院、深圳市公证协会、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等10家专业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协同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法律服务的优势互补,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精准、系统的专业支持。

深圳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市律师行业党委专职书记陈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法博会集聚了律师、仲裁、公证等法律资源,链接了法律服务产业的上下游,搭建了法律机构和政府、企业、高校的交流平台,实现了便民惠民的一站式的法律产品供给及成果展示、产品路演、法律咨询、人才招聘、专业研讨、技能大赛于一体,形成强大合力,以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

这种“政府引导、行业主导、多方参与”的模式,充分释放协同效应,为提升法律服务能级注入强劲合力。一个真正跨越地域界限、融合专业壁垒的“法律服务共同体”,已从理念走向现实。

你的需求,总有一个展区给出回应

本届法博会创新设置的国内法律服务展区、“法律+科技”展区、“法律+产业”展区、涉外涉港澳法律服务展区、法律配套服务展区、深圳律师行业成果展区、品牌推广与产品路演区七大特色展区,本身就是一次对“全频谱”法律需求的精准回应。它像一位智慧的导览员,引导着每一种需求找到最优解。

担心技术创新的法律风险?请移步“法律+科技”展区,14家机构展示的人工智能法律检索系统、电子证据保全等技术应用,展现了科技赋能法律行业的新图景。企业要出海闯荡?“涉外涉港澳法律服务展区”便是“战略参谋部”,22家跨境专业机构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需求。如果你是深圳“20+8”产业集群中的一员,无论是半导体还是低空经济,在“法律+产业”展区,总有服务团为你准备好了定制化的“法律护航仪”。

据深圳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章成介绍,“市律协‘20+8’产业法律服务团组建一年来,28个服务团900余名律师已累计服务超500家‘20+8’领域企业。调研60余家重点企业和17家协会,梳理出知识产权、合规等共性需求,开展41场沙龙、研讨;参与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立法建议,推出76份法律产品清单。”他分享了具体案例:“如半导体团就为13家企业解答过芯片侵权、出口管制问题,人工智能团提供了300余人次咨询。”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章成透露,下一步市律协将进一步优化服务机制,推行“积分考核”激励律师参与,针对新兴领域搞“跨团联合招募”;同时深化产业对接,建“产业法律服务共享平台”,还会联合工信、科创等部门开需求研讨会,同时开展“法律+技术”专项培训,培养更懂产业的复合型律师。

▲Ai智能咨询区吸引市民关注

当法律遇见科技:服务从未如此“聪明”与“温暖”

本届法博会上,最引人驻足的,是那些让法律变得既“聪明”又“温暖”的创新举措。

法博会首次部署的“法律AI助手”终端颇为引人注目,市民输入问题即可获得即时、专业的法律解答,极大地降低了公众获取法律知识的门槛。在它旁边,“百人律师团”义务法律咨询区则洋溢着人情味。百名律师现场提供婚姻家事、劳动争议等20类民生问题的一对一服务,冰冷的法律条文在这里化为温暖的耐心解答。此外,还有小程序“云咨询”线上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这种温度同样传递到了企业端。针对民营企业,本届法博会发布的“四专”服务民企计划打破专业壁垒,集结律师、公证员、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组建专业团队,提供全生命周期协同服务,给予一站式解决方案。

深圳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市律师协会会长张斌详细阐释了“四专”服务民企计划的内涵:“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法律+财税+公证’综合需求,市律协通过整合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公证员四类专业资源,打破行业协会间的分工限制,为企业从设立、经营到扩张、转型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协同服务:在初创业期,提供‘一站式开办支持’;在日常经营中,定期开展业务诊断、及时响应突发问题;在面临扩张或转型时,提供融资、并购等相关服务,助力防控风险;即便最后退出市场,也能协助企业办理注销清算,保障流程合规。通过真正实现‘四方联动’的高效服务,为民营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这正是法博会最动人的画面——法律化作温暖的力量,融入城市发展的每个角落。从市民的日常生活到企业的创新征程,每一个法律需求都能在这里找到回应。

▲“百人律师团”现场提供义务法律咨询

产业创新“护航仪”,法律人才“孵化器”

深圳法博会以九场深度专业交流与四场主题品牌活动搭建起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立体平台,实现了从精准的个案解惑到系统的产业赋能,从前沿的立法探讨到未来的人才储备的全面跨越,让“法治护航创新、人才支撑发展”从理念走向生动实践。

法博会不只有服务,更有法治与创新同频共振的生态。九场专业论坛照亮产业创新的法治航程:数字经济会场为企业厘清数据资产化的合规路径;海外市场专场绘制国际风险防控的法治地图;低空经济专场直面空域权责等前沿议题;网联汽车专场探讨自动驾驶带来的法律重构;法律科技专场则展示AI如何重塑法律服务模式……每一场交流都凝聚政、产、法、企四方智慧,在观点碰撞中形成可落地的共识,让企业在创新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到精准的法律支撑,真正实现“你需要的创新专业指引,这里都有”。

如果说专业交流解决的是产业发展当下之需,那么人才培养谋划的则是法治建设的未来之基:市律协监事会成立二十周年活动系统总结自律监督经验;智能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聚焦新型育人模式探索;青年律师AI技能大赛提升科技应用能力;法律科技产品大赛促进技术创新与实务应用融合。这四个维度共同搭建起“传承、培育、竞技、创新”的人才成长阶梯。

而市律协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法学院等8家知名高校的战略合作及现场招聘会,则将“法律服务+”的种子深植人才培养的源头。这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机制,将行业持续输送精通法律、熟悉科技、理解产业的复合型人才,让“你期待的未来法律人才,向着这片法治热土奔赴而来”。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吴欣 池婷/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