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运中心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各项赛事的重要承办地。在大运中心场馆内外,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以警用巡逻机器人科技助赛,投入了6大类20台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设备到十五运安保工作中。近日,记者来到龙岗巡逻机器人大运中心测试站,探访十五运赛事背后的科技警务。

从左到右依次为:警用巡逻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
在龙岗巡逻机器人大运中心测试站,各种类型的机器人一一亮相。跟着市公安局龙岗分局科技信息化大队民警钟远城的脚步,记者见到的第一款是警用轮式巡逻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采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也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钟远城介绍说,轮式巡逻机器人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根据民警规划的路线自动开展24小时巡逻,达到设定耗电量就自动返回充电。
如果说轮式机器人在场馆外使用率较高,那在室内场馆,警用服务机器人则更具用武之地。“欢迎来到大运中心,请往这边走……”在大运中心场馆门口,一句问候语道出警用服务机器人的高频运用场景。钟远城说,这款机器人专门针对大型赛事场馆、政务服务大厅、展厅等室内公共场所,同时还可以和观众进行简单的语音交互,如回答观众的提问、为观众提供场馆导航指引等服务。
“为拉近警民距离、增进广大市民对警务机器人的认可和了解,我们还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到场馆来‘接待’观众。”钟远城介绍说,人形机器人重约35千克、身高127厘米,搭载了深度相机和3D激光雷达,可通过喊话功能进行精准疏导和控制。文字通过遥控器输入后,人形机器人就能变成语音实现喊话。

警用服务机器人。

5G安防巡逻无人车。
在大型场馆及周边区域,密集的人群和大量分布的“S形”动线使场馆地形变得更为复杂,普通汽车难以入馆运送物资。“大型赛事、演出等活动,我们的安保服务人员数量可能成百上千,钢叉、盾牌等警用装备以及工作人员后勤保障等物资运输是个费时费力的事。我们根据警务实际,就和科技公司研发出了5G安防巡逻无人车。”钟远城说。
与轮式巡逻机器人一样,5G安防巡逻无人车同样集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于一身,集成环境感知、动态决策、行为控制和报警装置,具备自主感知、自动驾驶导航、智能路径规划、自主保护、智能识别等能力。其最大特点是具备200千克的运载能力,可连续自主巡航6小时,在赛事、演出安保中充当临时、流动的装备库。
此外,智能四足机器狗也被投入到十五运安保中。机器狗具备行走、小跑等运动能力和50千克以内的负重能力。“因为能负重,我们就在它身上进行了各种研发,如搭载了喊话器、算法盒子、避障雷达、定位、一键报警等装置。机器狗识别打架斗殴、乱摆卖等现场状况和准确位置后可实时回传指挥中心。”钟远城说。

四足机器狗参与巡逻。

无人机机巢。
除了地面守护,空中“机器人”同样没有缺席。在人们印象中,一架无人机需要一名飞手操控,而警用无人机还需额外配备一名警力进行观测。在十五运安保中,智能无人机及机巢已展开运用。智能无人机从机巢起飞后,可按照既定路线进行空中巡逻,续航电量不足时还可返回机巢充电,大量节约警力资源。一套机巢可以覆盖5平方千米,实现24小时全自动巡逻,大幅减少对专业飞手的依赖。
“无人机可以从高空提供全景视角,辅助我们进行现场的指挥处置。此外,无人机、机器狗这些智能装备搭载的喊话器、红外射线、抓捕网枪等,可在警力到达前先行开展应急处置,这些功能都让我们的安保工作更加高效、全面。”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十五运安保专班民警彭伟表示,十五运期间,公安机关将发挥不同形态巡逻机器人的功能特点,通过固定路线巡逻、定点值守和人工伴随等形式,最大程度发挥巡逻机器人科技助赛功能。
自2024年9月龙岗巡逻机器人大运中心测试站实体化运作以来,各类机器人累计巡逻时长超2万小时、总里程超7万公里。
编辑 温静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