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熊丹丹
把体操的空翻、转体和自行车的跳跃结合起来,在一个满是障碍和弧面的场地上飞来飞去,这就是自由式小轮车。它本质上就是“自行车上的极限体操”。
10月24日-25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项目的比拼将在位于虹桥公园的光明区自由式小轮车场进行。届时,2022年自由式小轮车世界杯黄金海岸站(澳大利亚)冠军孙佳琪、2024年巴黎奥运会冠军邓雅文、2025自由式小轮车世界杯法国站冠军孙思蓓等名将将齐聚光明,展开角逐。
起源发展:从街头炫技到奥运舞台
自由式小轮车(BMX Freestyle)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源于美国加州。一些年轻人不满足于只是在平地上骑车,他们开始骑着加固过的自行车,在废弃的碗型游泳池、土坡、台阶和街头巷尾做出各种花式动作。一开始纯粹是为了好玩、耍酷和挑战自我。随着玩的人越来越多,专门用于做花式动作的自行车(BMX Freestyle Bike)被设计出来,专用的场地也建了起来,逐渐形成了一项规范的极限运动。
经过不断的发展,自由式小轮车在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夏季青奥会上实现奥运首秀,引发观赛热潮,并让国际奥委会看到了这项运动的巨大潜力。紧接着,自由式小轮车被正式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随后,自由式小轮车又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标志着这项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打分标准:难度、执行度和创意的综合评判
比赛时,运动员需在一个布满障碍的场地上,在60秒内做出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裁判主要根据以下几点来打分:
其一是难度,不仅指动作本身的难度,还包含做出动作的位置(人字坡、弧面还是平台)、动作多样性(跳跃、转把、甩尾等等)和风险因素(一旦失败就将彻底无缘高分),动作越复杂、旋转周数越多、起飞高度越高,难度分越高。
其二是执行度,包括流畅性、稳定性、控制力、道具区的利用程度。
其三是创意,包括动作组合、个人风格。
简单而言,裁判会综合看运动员“做了多难的动作”“做得有多好”“有没有新花样”,然后给出一个总分。
中国实力:迅速成长,在世界舞台闪耀
自由式小轮车项目自2017年开始在中国开展,通过聘请高水平外教及参加高水平比赛,几位“从零开始”的小将迅速成长,尤其女队在国际赛事的竞争中呈现集团优势。
2016年,世界自行车管理组织国际自行车联盟(UCI)举办了首届自由式小轮车世界杯。2022年,自由式小轮车世界杯黄金海岸站(澳大利亚),中国车手孙佳琪和周惠敏在赛事中分列冠、亚军。
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子小轮车自由式公园赛决赛在法国协和广场进行,中国选手邓雅文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队夺得的首枚小轮车自由式项目的奥运金牌。
2025自由式小轮车世界杯法国站,中国选手孙思蓓发挥神勇,夺得冠军。
正如这项运动最初的灵魂“源于街头,成于挑战”,自由式小轮车的内核永远是创新、勇气与个性的表达。从加州的废弃泳池到奥运会的聚光灯下,再到如今即将在光明区虹桥公园上演的全运对决,改变的只是舞台,不变的是一代代骑手驭风而行、突破极限的澎湃激情。届时,让我们共同期待邓雅文、孙佳琪、孙思蓓等顶尖名将,在这片崭新的赛场上,用旋转的车轮与腾空的身影,再次奏响这首属于这项极限运动的动感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