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五千公里的微笑接力 喀什唇腭裂患儿在深开启新生

10-20 10:02
摘要

近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会议厅里,一群来自新疆喀什的孩子们正专注地将笑脸贴纸贴在“喀什-深圳”地图上。5个月大的妮哈拉·图尔荪江在母亲怀中发出咿呀之声,她唇部的缺陷即将在这里得到修复。这场横跨五千公里的医疗援助,让14个边疆家庭的人生轨迹与南海之滨的深圳交汇,开启了重塑笑容的希望之旅。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20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近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会议厅里,一群来自新疆喀什的孩子们正专注地将笑脸贴纸贴在“喀什-深圳”地图上。5个月大的妮哈拉·图尔荪江在母亲怀中发出咿呀之声,她唇部的缺陷即将在这里得到修复。这场横跨五千公里的医疗援助,让14个边疆家庭的人生轨迹与南海之滨的深圳交汇,开启了重塑笑容的希望之旅。

病友会现场,医生与患儿进行互动交流。受访单位供图

爱心铸就新生

8月的喀什骄阳似火,港大深圳医院唇腭裂团队跨越沙漠与绿洲,将公益诊疗的种子播撒在祖国西陲。妮哈拉的母亲至今记得那个改变命运的日子:“孩子被诊断为重度唇腭裂时,我又崩溃又自责,四处求医却不知方向。”当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喀什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深圳专家的一句“手术免费,还能去深圳治疗”让她泪流满面。

这场始于2025年8月19日的“关爱边疆·微笑同行”专项行动,由深喀两地卫生健康委精心策划,集结了整形外科、口腔正畸科、言语治疗等领域的精锐力量。在周大福慈善基金会和房角石协会的公益支持下,医疗团队携带先进设备,在当地医院的配合下,经过五天的集中筛查与诊疗,为患儿提供从前期评估、手术规划到康复指导的全链条服务。经过审慎筛选,最终确定的14组家庭,最小的妮哈拉仅5个月,最远的则来自喀什的偏远县乡。

10月的深圳依然暖意融融,这些远道而来的家庭,在港大深圳医院的病友会上找到了归属。专家讲座现场,家长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康复要点;微笑地图上,越来越多的笑脸贴纸连成爱的轨迹。这场接力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从绝望到希望的心灵旅程。

前沿技术守护纯真微笑

在港大深圳医院唇腭裂诊疗中心,数字化诊疗技术已成为团队的坚实依靠。该团队成功应用高精度三维建模与3D打印技术,完成了大湾区罕有的颅颌面畸形矫正手术。这项标志性的前沿技术,如今也成了为喀什唇腭裂患儿实施精准治疗的重要保障。

全流程的保障体现在每个细节中。医院不仅联合公益机构承担手术费用,还举办病友会搭建交流平台。麻醉科医生耐心解释手术风险,护理团队演示术后护理要点,言语治疗师指导发音训练。在这里,医疗不再是冷冰冰的技术操作,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陪伴。一个令人动容的细节是,医院特意安排了新疆籍员工协助翻译,让家长们彻底摆脱了语言障碍的困扰。

这场爱心接力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次手术。港大深圳医院副院长郭岱琦表示,医院将深化与喀什当地医院的帮扶合作,建立远程会诊和技术培训长效机制。从2015年至今,医院已举办13届唇腭裂公益诊疗活动,让490多名患儿重展笑颜,覆盖区域从深圳延伸至新疆、内蒙古等边疆地区。

妮哈拉·图尔荪江是此次受助患儿中年龄较小的一位,她和家人也成为这场公益行动的直接受益者,赴深治疗不仅是一次手术,更是人生重新绽放自信笑容的开始。

编辑:刘晓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