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艳
10月16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25年度第66期“蒙科聚”专题发布会暨“蒙粤先锋”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签约仪式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蒙粤两地深化科创协同的例行举措,更是两大战略区域优势互补、共谋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布局的实质性步伐。
本次活动以“蒙粤协同促科创 聚智兴蒙强驱动 共赴数智绿能健康新征程”为主题,设置了领导致辞、创新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前沿科技成果发布及第十届创新与发展论坛等多个环节。来自政府、产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及终端用户等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粤蒙优势互补,谱写协同新篇
此次合作深刻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动能与“内蒙古自治区”战略资源的完美融合。广东、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坐拥完善的科创生态、顶尖科研人才、活跃资本市场与成熟的产业化能力;而内蒙古则凭借广袤的土地资源、丰富的风光绿电、扎实的产业基础以及独特的生物与生态资源,为科技成果的中试放大和规模化应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场景与空间。两地从“科技兴蒙”与“湾区赋能”的战略高度出发,正共同破解创新发展中的资源与空间瓶颈,实现“湾区智脑”与“草原绿能”的强强联合。
在签约仪式环节,七项重大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超过2360万元,覆盖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智慧农牧业、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土地资源调查等多个战略性新兴领域。签约单位包括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邯郸市未来产业联合创新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天津渤化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机构,充分展现了蒙粤两地乃至跨区域合作的丰硕成果与广阔前景。
随后的科技成果发布环节聚焦大健康、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来自清华大学、万方医学、南京智慧基础设施研究院、北京钛星数智、智慧芽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及企业负责人,发布了《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数据+AI+场景:万方医学AI赋能大健康解决方案》《RISBIM智能材料及光感技术应用成果》等八项重磅创新报告,分享了最新科研进展与技术应用方案,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路径。
深化区域协同,服务国家战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梁峰在致辞中表示,驻深办作为内蒙古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将全力为签约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推动科技成果在内蒙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强调,本次合作超越了简单的项目对接,是蒙粤两地共同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与“高质量发展”号召的有力实践。通过将大湾区的技术、资本、市场优势与内蒙古的能源、空间、应用场景优势相结合,双方不仅能为内蒙古的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同时也为广东的科创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北部市场与应用空间,更为国家层面的能源安全、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区域协同样板。
据悉,本次活动是继今年9月成功举办首届“蒙粤先锋”杯科技成果转化大赛后,两地依托“蒙科聚”平台深化协同创新的又一实质性举措。它标志着蒙粤合作从单一项目合作迈向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生态系统,有效促进了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和“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注入了新的科创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