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心守护|南园街道首批20余名骑手签约家庭医生,骑手健康更有“医”靠

深圳特区报记者 华智超 通讯员 谢瑜
11:2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0月16日,南园街道在锦峰大厦成功举办“南园‘骑’心守护,健康‘医’路同行”骑手友好·家庭医生签约活动,首批20余名外卖骑手现场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同时平乐骨伤科医院及辖区5家社康中心被授予“骑手友好医疗单位”。此举标志着南园街道在构建全域友好生态圈,打造新业态发展“暖新”示范街区进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健康服务精准下沉

为骑手筑牢 “防护墙”

签约环节,骑手企业代表与家庭医生团队现场签署服务协议,推动健康管理服务精准落地,实现“一人一签、健康有依”。此次签约不仅是街道推动健康服务下沉基层的务实举措,更是构建全域友好生态圈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常态化家庭医生服务机制,为穿梭在城市街巷的新就业群体筑牢健康防护屏障。

骑手家庭医生代表告诉记者,签约后,家庭医生团队将为骑手提供日常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管理、健康风险评估、精准就医指引等“一站式”个性化服务。针对骑手职业特点,还将开展针对性的健康讲座,真正实现“健康有人管、小病不用跑、大病有指导”。

现场还开展了基孔肯雅热防治宣传,将健康防护知识送到骑手手中。

骑手健康有“医”靠

城市治理有温度

在城市生活中,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已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他们日夜穿梭于楼宇巷陌,支撑着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然而,光鲜的订单数字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经常一跑单就连续几个小时,吃饭从来没个准点。”美团骑手小李无奈地说。研究表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精神高度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工作特性,消化系统疾病、腰肌劳损、静脉曲张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面对这一城市治理新课题,南园街道的积极探索新业态发展“暖新”道路,彰显了其前瞻性和人文关怀。此次签约前,南园街道积极牵头推动了28家餐厅加入“骑手友好餐厅”联盟,成为关心关爱骑手的主力军;已联合辖区社康机构开展了 4 场骑手专项义诊,为骑手提供血糖、血压检测及健康咨询服务,并在平乐骨伤科医院及5个社康中心设立了“骑手绿色就医通道”,让骑手看病更便捷,初步编织起一张健康守护网。

“快递工作搬搬抬抬,腰伤腿伤在所难免,上个月我腰痛去了一趟平乐骨伤科医院,没想到医院居然给我们设了‘骑手绿色就医通道’,医生也很专业,给我指导康复训练,还科普了一些小磕小碰的应急处理方法,现在就医方便多了。”骑手刘师傅表示。

福田区卫健局副局长尹志文对南园街道在骑手健康服务方面的探索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从设立“骑手绿色通道”、组织义诊,到推动家庭医生签约,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升级,更是基层治理温度与深度的体现。这种“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服务到家”的工作机制,值得推广。

构建全域友好生态圈

打造新业态发展“暖新”示范街区

从推进天桥防滑改造、优化人车分流等环境提升,到“骑手餐厅”的暖心折扣;从提供休憩空间的暖“蜂”驿站,到助力职业发展的“青年夜校”;从党建引领下的骑手共治共建,到如今的“骑手家庭医生”健康关怀……南园街道正通过一个个暖心举措,率先构建全域友好生态圈,打造新业态发展“暖新”示范街区。

“我们希望为南园的骑手‘小哥’们筑牢健康防线,让他们在为美好生活奔跑的同时,也能感受南园的温度与支持。”南园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马中民表示,接下来,街道将继续以“党建、环境、服务、治理、学习、空间”六项友好举措为抓手,不断完善骑手服务体系,让这份关怀渗透到骑手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新就业群体在南园找到归属感。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汤山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华智超 通讯员 谢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