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邢宝华
青砖叠映岁月,胡同承载烟火。一座老城的更新,如何既留住乡愁,又点亮未来?这个金秋十月,北京东城的前门西兴隆街温情揭晓答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及《关于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10月16日,以“古都韵·人民悦·万象新”为主题的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城市更新主题日系列活动在前门西兴隆街顺利举办。通过一场主场活动、三场系列活动、十场主题展览,三场专项现场推介,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经验与模式,谋划“十五五”核心区发展新篇章。生动展示城市更新中活跃的各方力量,呈现城市更新给千年古都带来的精彩变化。
活动旨在通过多维对话、实景展示与社会互动,呈现一座老城在传承中焕新、在共建中共享的人文路径。同时进一步统一社会共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吸引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扎实推动东城区城市更新工作向纵深开展,努力为城市建设发展贡献更多“东城范式”,成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主场活动:东城焕新·多元共话——城市更新会客厅
活动现场观看了“十四五”时期东城区城市更新成果专题片,对东城区今年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案例”及入围的项目进行表彰。
朝阜路及朝阳门南北小街整治提升、景山三眼井启动区胡同院落及首开首院文化金融产业园获评“最佳实践”,前门草场居住体验院落(文华东方酒店)、重构·潮东里非标文旅综合体获评“优秀案例”,百姓身边的生态会客厅—南馆公园改造提升项目、东四街道仓南12号院社区微花园、东城区居民参与式社区微花园、航星园改造入围公众投票参与项目角逐。这些典型项目在规划引领、政策创新、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多维成效,展现了北京东城城市更新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等方面的显著成果。
活动中,专家学者、金融界、企业代表与社区居民代表同台共话,道出不同主体在城市更新中的观点、角色和期待。官宣六条东城区城市更新文化探访路线,将主场互动推向高潮,更新成果走入生活,更加贴近民生日常。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城工委办常务副主任王灏、东城区区委书记孙新军、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波、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二级巡视员杨家骥出席主场活动,市规自委(首规委办)、市住建委、市委城工委办、市文物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城市更新联盟等相关领导,东城区相关领导,区属相关部门、17个街道相关领导,责任规划师、行业知名专家央、市、区20余家国企领导受邀参加。
系列活动:政策引领,路径探索—城市更新进行时
下午的三场系列活动通过培训讲座、讨论沙龙和推介洽商等形式,分别围绕“老城更新与民生融合”“项目推介与共生共荣”“政策创新与产业促进”展开。政策解读、路径指引、专家意见、企业需求在此碰撞、汇聚,未来无限可能,大有可为。
市规自委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兼)、北京市城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晓冬,围绕城市更新整体工作,做开场讲座。冯斐菲、林楠、赖军、吴晨、李冀等业内知名专家,通过与东城区政协委员、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李欣展开深度对话。围绕西兴隆街恢复性修建、保护性修缮样本,共同探讨城市更新实践如何超越物质形态修复,深入文化肌理与片区生活,真正实现“让恢复性修建不止于形,更归于人”的核心目标。
项目推介展现东城区近年来推出的宝华里、青龙等标杆项目及老旧小区改造案例,招商引资,共商兴隆。政策解读与产业沙龙聚焦“资金如何惠及民生”“空间如何服务生活”等议题,让宏大的更新理念落地为具象的生活福祉。
展览展示:成果惠民·行稳致远—城市更新全景图
十场展览会商围绕产业发展话题,集中展现首开、建工等市属国企,天街、京诚等8个区属国企在城市更新中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蓝图。
首开集团以本届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景山三眼井启动区平房院落及首开首院文化金融产业园为引领,展现“首都之魂、首开之责、首院之新”。建工集团围绕西总布街区更新项目,展现城市更新从传统“空间改造”模式向综合性一体化整体更新模式跨越。天街集团聚焦前门草厂居住体验院落项目、西兴隆街恢复性修建及市政环境提升项目,生动呈现前瞻性规划与有机更新实践。佳源公司通过青龙、育树、龙潭等重点项目,展现东城区城市更新平台公司的深度探索。京诚集团通过“老匠新传”呈现非遗技艺在民居改善中的现代应用。文旅集团围绕文体空间活化、商业业态升级、文化传承创新,呈现龙潭中湖公园、珐琅厂景泰蓝非遗园区、黄瓦增幅财神庙等八个标杆项目。建远公司展示房地产开发、代建、商业地产运营、物业管理等业务板块,并就宝华里上市地块和部分商业楼宇、园区进行洽谈、推介。东都集团通过沙盘模型演示等方式展现在城市基础设施、停车管理、公共空间运营与智慧城市领域的更新实践。国资公司稳站金融赋能、资产管理等领域,系统呈现在东城区城市更新与社区共建中的枢纽作用与责任担当。崇远公司借“老字号新故事”,演绎衣、食、住、行中的民生变迁。
十家企业,十场展览,从产业发展繁荣、居住环境改善、公共空间提升、绿色技术应用、社区商业复兴等角度,系统呈现东城区在文化赓续、民生改善与产业振兴之间的平衡智慧,丰富展现东城城市更新的雄厚基础和巨大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所在的西兴隆街项目,西起前门东路,东至草厂十条,是前门东区三横三纵道路的核心,串联17条胡同和3条城市道路。项目充分发挥责任规划师作用,邀请7位设计大师,从历史、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出发点,对西兴隆街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对南北两侧建筑进行恢复性修建集群设计。项目坚持以北京新总规和核心区控规为引领,遵循“整体规划、织补功能”思路,在严格保护历史风貌与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创新采用“运营前置、集群设计”模式,统筹推进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市政改造与业态升级,不仅延续了传统四合院风貌,融入现代设施与服务功能,提升街区环境品质与居民生活便利性,成为首都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有机结合的重要实践。西兴隆街开街营业后,将积极引入新业态、新品牌与新消费群体,与原有社区有机融合,与前门大街商业区联动,进一步强化区域协同和服务能力,促进核心区功能优化与产业升级,实现城市更新由开发建设向可持续运营转变,构建高品质生活商业街区,为前门东区及更大范围城市复兴注入新动力。
专项推介:东城探访·场景共鉴—城市更新直通车
除了城市更新主题日当天的丰富活动外,本次系列活动还将延续一周,分别于景山三眼井启动区及首开首院、西总布片区更新项目、隆福寺三个代表性点位,陆续举办三场专项推介活动。届时将根据不同项目需求,精准匹配主体,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投资方与运营机构深入项目一线,实地考察项目进展与潜力,面对面交流合作需求,共同发掘城市更新中的多元合作机遇,推动项目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资源对接。
东城更新,是时时处处可怀古的幸运邂逅,是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的华丽蝶变。此次活动,既是对过去探索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路径的展望。更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古都气韵滋养当代生活;不是孤立的工程,而是政府、企业、专家与居民共同编织的民生图景。在“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紧扣“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要求,围绕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用心守护、传承、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广泛发动、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参与,共同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高质量发展,为塑造纲维有序、古今辉映、活力迸发、宜居宜业的千年古都、魅力东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