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正式落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将于上海接力延续“湾区文化热”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10-16 23:5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构建起“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流通的演艺生态。

10月16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正式落下帷幕。一个月时间里,粤港澳大湾区举办超100场精品演出、19场艺术展览、150余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掀起湾区文化热潮,为湾区人民献上兼具国际视野与岭南特色的艺术盛宴。第16届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汇聚2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家演艺机构参与并推动多项国际合作落地,助力众多湾区原创剧目开启国际巡演征程,构建起“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流通的演艺生态。

历经五年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已成为串联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脉、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激活粤港澳大湾区当代文艺创新、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包容文化气度、链接全球产业资源的文化品牌和平台,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生态高质量构建产生深远影响。其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特色挖掘创作素材与历史记忆,促成粤港澳大湾区跨地域合作创作实现更进一步的文化共鸣,让“共建文化大湾区” 的理念通过艺术实践深入人心。

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注重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传统艺术以新形态走进市民现代生活。如,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以舞释武,实现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演绎;深圳市粤剧团推出的《决战之燎原》以“粤剧+网游”的跨界形态“出圈”,登顶2025年粤剧艺术票房排行榜,70%的观众为年轻人,展现传统艺术创新表达的广阔前景。在通过业态创新拓展文化体验边界方面,日前于深圳“明华轮”上演的沉浸式剧目《交易人生》,打破传统观演模式,培育“演艺+文旅”新消费场景。

在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搭建起一座“文化共通、情感共鸣、发展共赢”的桥梁,为区域文化融合发展注入不可替代的凝聚力与推动力。她建议,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整合粤港澳三地的艺术资源,形成更强大的艺术合力。值得一提的是,延续这股湾区文化热,“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将于10月18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精彩启幕。

届时,粤港澳三地将携手通过展览、舞台演出、非遗“艺术天空”户外演出、艺术教育、国际演艺大会、国际对话等多元活动,生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新活力与多元魅力。7台14场舞台剧目将在上海多个场馆集中上演,涵盖舞剧、粤剧、话剧、芭蕾、杂技等多种艺术类型,均为粤港澳大湾区近年的原创精品,共同勾勒出湾区文艺多元共生、融合创新的鲜明特质。多场岭南非遗艺术也将赴上海演出与交流,集中呈现岭南非遗的优秀成果。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核心活动之一,“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将于10月18日至明年1月18日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举行,回溯广东美术百年脉络,绘就波澜壮阔的百年变革历史。本次大展汇聚约800件/套广东美术精品力作,七大主题板块与三个特别专题交织叙事,并辅以丰富详实的历史文献与影像资料,构建起多维观展体验。此外,还将设置“粤港澳大湾区特展展位”、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专场推介会”,向海内外推介大湾区优秀剧目及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赋能湾区优质演艺资源链接全球市场。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汤山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