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新闻网2025年10月16日讯(记者 朱佳若 通讯员 余碧 杨升)近日,福田区率先打造全省首个劳动纠纷一站式专业治理中心,实现劳动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今年以来,福田区累计处理劳动纠纷3.2万件,同比增长7.3%,按时办结率100%,群众诉求满意度高达99.99%,共收到锦旗85面、感谢信164封。受理劳动仲裁案件5051件,累计追回劳动者报酬3.5亿元,实现结案率全市第一,全市唯一连续7年获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A等次。通过整合劳动调解、监察、仲裁、法律援助等多方资源,形成劳动纠纷一站式化解机制,推动办结率、满意度、时效性“三提升”,有效维护福田区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聚焦“场景闭环”,打造一站式纠纷化解实体枢纽,让服务体验更优质。作为福田区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践载体,福田区劳动纠纷一站式专业治理中心设有7间功能室,实现服务场景全闭环。展示区集中呈现进驻职能部门及服务清单,让群众“一目了然”;服务窗口区设置登记、监察、仲裁及综合事项窗口,实现“一窗受理”;办公区配备多功能会议室、调解室、法律援助与咨询室,支撑“后台快办”,真正做到“只进一扇门、化解所有事”。
二是聚焦“机制集成”,构建“1+2+3+4”全链条治理体系,让纠纷化解更高效。综治中心以系统思维破解治理碎片化问题,创新建立“1+2+3+4”一站式专业治理机制,为劳动纠纷化解提供了有力支撑。“1”是打造一个劳动纠纷专业治理平台,明确“化解矛盾、服务民生”核心目标;“2”是构建“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的劳动争议一站式化解+“调援裁诉”一体衔接处置两个机制,实现问题发现、处置、反馈无缝衔接;“3”是按业务逻辑划分处置区、服务窗口区、办公区三大功能区,包括接访大厅、综合调解室、多功能数智仲裁庭等形成“业务处置-窗口服务-后台办理”的物理闭环;“4”是组建综合协调组、现场接待组、咨询援助组、案件处置组四个专业团队,实现纠纷化解从“分散受理”向“集中高效”跃升,平均处置时长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今年办理劳动纠纷3.2万件,同比增长7.3%,平台工单100%按期办结。

三是聚焦“协同共治”,深化“市-区-街-社”四级联动与多部门协作,让治理网络更紧密。专业治理中心突破单一部门局限,采用“常驻+随驻”吹哨联动模式,由人力局、总工会等部门常驻,住建、交通、法院、街道等单位随驻响应,由中心吹哨,部门报道,纵向联合“市-区-街道-社区”多级主体,横向联动公安、住建、司法、法院、工会等部门,构建劳资纠纷多方协作、齐抓共管治理机制。今年处理民意速办2.1万多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诉求满意度高达99.99%;16次荣登深圳“民呼我应红榜”,获评“我为群众办实事”网络榜样、深圳网络答政成效示范单位两项大奖;在案情高发下平稳妥善处置了多个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体性案件,有效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八个不发生”,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筑牢“防护网”。
四是聚焦“柔性执法”,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改革试点,让执法方式更有温度。建立“综合查一次”“观察期”机制,推动执法模式向“教育引导+服务赋能+柔性监管”转型。以综治中心为枢纽,通过执法记录仪联网升级、指挥室实时调度、法律顾问团队专业支撑,打造全流程多维度闭环管理体系。下半年拟在街道社区开展多场柔性执法专场培训,进一步建强劳动纠纷调处力量,推动劳资纠纷源头化解率提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

五是聚焦“数智赋能”,打造“AI+仲裁”全流程智慧办案模式,让仲裁提速更显著。针对传统仲裁流程繁琐、周期长的痛点,综治中心率先落地专业治理中心快速智能仲裁庭,依托“AI数智员工+人类员工”协同仲裁模式,率先推广无纸化办案机制,办结时限缩减2.25个工作日,提速30%。仲裁结案率排名全市第一,获2024年度深圳基层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十大优秀案例和福田区年度首批改革优秀案例,实现“智能辅助+人工精准”双轨并行。“福田模式”在全省仲裁工作会议上受到肯定并推广,还受到了央视《晚间新闻》《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多家央媒的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