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无痛分娩”是什么感受?真的不痛吗?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10-16 09:46
收录于专题:妇幼之声
摘要

帮准妈妈少走认知误区,一起为顺利迎接宝宝加油~

不少准妈妈在发动时,期待打上无痛就能告别分娩剧痛,可真体验后,却发现好像还是有点痛,瞬间慌了神,怀疑自己被“做局”了……

其实,这大概和吃饭的口味重不重有点类似。

就像经验丰富的大厨做一道菜,多数人觉得咸淡刚好,但总有偏爱重口或清淡的人觉得“不对味”。

咱们常提到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是世界公认“最安全、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无痛分娩方式。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镇痛是“轻麻”,还被叫做“可行走的无痛分娩”,它的目标不是让产妇完全感受不到痛,而是把疼痛降到能相对忍受的范围。

这主要是因为疼痛的感觉是个体化的

痛觉的个体化是指不同人对相同疼痛刺激的感受强度、耐受阈值和情绪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没有两个人的痛觉体验完全相同。

有的产妇在宫口开1cm时已经感觉痛不欲生,有的产妇宫口开6、7cm时还能闲庭信步、谈笑风生。

这种差异主要由三大核心因素决定:

●生理因素:基因(如COMT基因)决定了体内疼痛信号传递物质的代谢效率,神经末梢敏感度也因人而异。

●心理因素:焦虑、恐惧会放大痛觉,而乐观心态或注意力转移能降低痛觉感受;过往疼痛经历也会形成“记忆锚点”,影响当下感知。

●环境与社会因素:文化背景(如某些文化鼓励“忍痛”)、他人的情绪反馈(如家人的关心或漠视),都会改变个体对疼痛的解读和耐受度。

分娩时,绝大部分产妇会感觉疼痛减轻很多,但胎位不同、宫缩强度不同、承受力不同,都会让每个人的痛感体验有差异,所以少数人仍会觉得有痛感。

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分娩全程都有麻醉医生盯着,他们会根据每个产妇的情况调整镇痛方案,力争让每个产妇都有一个舒适的分娩过程。

另外,分娩镇痛的药物当天就会被身体代谢消解,没有“强大”到能让人记忆力衰退。如果生娃后觉得记性差,可能是产后激素变化、饮食/作息打乱导致的,等身体慢慢恢复就会好转~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